但是来京至少都有两个月,将自己和同考们一比较,许多人也很有自知之明,几天考下来,觉得自己无甚希望,也就一心一意的放松自己了,更加专注意诗会,饭局,为自己拓展一下关系。
也有自知无望,家中条件有限的寒门学子开始收拾包裹,准备打道回府了。
并不是这些考生们太悲观,而是科考自前几朝传下来,每届考中进士的人实在太少,不过十人左右,从未超过二十人的。
几万人中挑十几人,被挑中的不是家世显赫,便是天赋过人,可不是一般人就能够中的。
与这些有自知之明的学子相比,有一人恰恰相反,有着超人的自信,这个人便是镇江学子齐修平。
从在来京城的路中一直到京城,齐修平曾在不同的场合多次放言必中会元,以至于前来参考的学子们没有不知道齐修平大名的。
瑞朝开科考十几年来,还从未有像齐修平这样在考前就大放厥词的,中原能人辈出,天才并不少,在放榜之前谁能保证自己一定会是会元!
一般人也都不会跟齐修平去较真,齐修平确实有才,许多人认为不中会元也会中进士的,没人会没事找事的去得罪他。
不过这一次,齐修平遇到了一个较真的人。
“听说齐兄的诗可是得到当今圣上赏识的,别说会元,我看状元啊都是齐兄的,跑不了的。”
“那还用说,齐兄仪表堂堂,文采飞扬,韬略出众,除了他,谁是状元咱都不服!”
“来,来,来,咱们为我们未来的状元郎干一杯!”
作为状元郎的热门人选,自科考结束,齐修平一直就高调的参加各种聚会,理所当然的接收各种吹捧。
当然这些聚会都是别人请他的,谁不愿意与将来有可能成为状元的人搭上关系呢。把齐修平请来了,高帽子自然是得戴上的。
说好听的话抬轿子从来就是一件没有成本的事,可是说不定哪天就有遇外的收获,精明的人又何乐而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