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唯才是用

盛唐剑圣 无言不信 2418 字 2024-04-20

但是他对于后勤粮草器械的管理,无人可比。

河西就在他的经营下,充实仓库,修理器械,令得仓库盈满,器械精劲,正是因为这功劳,才给身为六部尚书的。

裴旻麾下人才辈出,牛仙客这种严重偏科的人才就不显眼了,远不如历史上有那般机缘。

“从今日起,陇右、河西的粮草、军械皆有你负责,后勤要是出了问题,我唯你是问。”

牛仙客略微一怔,心底涌现一股暖流,这正是他最擅长的工作。

裴旻高高在上,又那么繁忙,居然知道自己擅长什么,自是感动,有一种士为知己者死的感觉。

要是他知道,如果裴旻不出现,现在的他已经成为地方节度使了,不知还会不会有这种想法。

任命一点一点布下,整个节度使幕府所有的人,皆有重担在身。

裴旻双手撑着案几,身子前倾道:“此战关系我大唐在西域的未来,一步错则满盘皆输。诸公当全力助我,一并面对开元朝至今最大的军事考验。”

众幕府官员一并齐声应诺。

裴旻单独留下张九龄说话。

“子寿,可是担心节度使的权柄过重,不利于长远?”

张九龄见裴旻一语道破心中所想,惭愧道:“裴帅明鉴,属下惭愧。”

裴旻摇头道:“这有什么好惭愧的,你想的也是我想的。我从未有将军政一把抓的想法念头,跟了我怎么多年,你也应该清楚。”

张九龄深深作揖道:“裴帅的品行一直令属下佩服向往,自愧不及,不敢有半点怀疑。”

裴旻笑道:“所以此举是权宜之计,我已经跟陛下说了,只要目标一达成,什么乱七八糟的职位我都自己辞去,绝不让边将成为朝廷的危害,身为军人,只负责打仗就好了。”

人谁无情?

李隆基对裴旻这般器重,裴旻又不是安禄山这样狼心狗肺的存在,焉能有二心?

只要李唐不负他裴旻,他也绝不会负李唐。

与哥舒翰分别之后,裴旻回到了姑臧,再一次将张九龄、李林甫、袁履谦、王昌龄、王之涣、牛仙客等人聚在一起,将自己全新的身份告诉了他们。

得知自己的上司再一次升官,晋升为可怕的陇右节度使、支度使、营田使,河西节度使、支度使、营田使,知安西大都护府大都护,都忍不住惊呼出来。

张九龄一脸讶异,眼中闪过一丝担忧。

李林甫则是一脸的羡慕,也有些激动。他在裴旻幕府的地位仅次于张九龄。在河西、陇右这一亩三分地,可谓两人之下,万万人之上。

裴旻的地位越高,他自身的权势也越足。

李林甫对于权势有着无止境的渴望。

至于袁履谦、王昌龄、王之涣、牛仙客等人结为裴旻感到高兴,却没有想那么多。

“我明日动身去西域,此去之后,子寿(张九龄)负责处理河西、陇右节度使的所有事物,他言如我令!”

裴旻直接开始安排任务。

听到裴旻再一次将重任交给张九龄,李林甫内心深处一丝的忌惮愤慨,又有些无奈。

裴旻完全看不出李林甫的心中所想,这位历史上十大奸相的城府,裴旻早已领会。

可凭借对于他这个人的了解,裴旻也能猜出他此刻的心情,随即说道:“林甫跟我一起去西域,此次在西域,我的重心将会用于跟阿拉伯的那头狮子博弈。西域诸国国王的往来,就由林甫待我负责。”

李林甫闻言,眼睛一亮,这在河西、陇右统筹全局,哪有在西域居于诸王之上更有成就感,大喜过望,道:“属下定不负裴帅器重。”

微微扫了张九龄、李林甫一眼,裴旻露出了高深莫测的表情。

张九龄、李林甫!

这两个历史上的庙堂对手,到了裴旻麾下依然不和。

他们就如矛与盾,先天的理念不同,天生就是死对头。

但是在裴旻这里,他们却没有如历史上那样相互攻讦,耽误国政。

而是相互争功,看谁干得更加出色。

张九龄那让人如沐春风的王道政治和李林甫那表面温和公正却不择手段的霸道手段。就如一正一邪,一阴一阳,相互合契的天衣无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