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五章 反应

秦楼春 Loeva 3334 字 2024-04-20

薛氏顿时对小薛氏的回答感到了惊喜:“你如今倒是长进了许多,不象从前那么蠢了。你这话倒也有道理。”想了想,“你跟长房的姚氏相处得还行吧?给她捎个话,她不是与裴大奶奶相熟么?让她去探探口风。虽说我们行事不能太着急了,但也不能什么都不做,让裴家人以为能赖过去。让姚氏去做说客,得让裴家人主动上门来求亲,婚事才显得体面!”

小薛氏干笑着答应了。薛氏这才满意地点点头,转身吩咐人:“赶紧收拾东西,准备些衣裳吃食,被褥铺盖,还有大姑娘平日里常用的东西。明儿我出城去庄子上看她。对了,记得把我相熟的大夫也一并请来,陪我走一趟。再多带几个丫头婆子。”

小薛氏一听,便知道婆婆这是要替长女做戏去了,也不阻拦,全数答应下来,方才恭送了婆婆离开。

薛氏一走,秦伯复便抓住了妻子的手臂:“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大丫头……本来不是说好了让裴家给她寻一门亲事的么?我知道她对裴家大房的这门亲事有想法,可是裴家本来看中的是四丫头!大丫头这是故意摔伤的?想要讹上裴程?可是裴家大房未必靠得住!”

小薛氏叹了口气:“爷,发生这种事,我跟你一样意外。我也不知道仪姐儿是怎么想的,但事已至此,恐怕已经由不得我们了。仪姐儿一心要嫁裴程,太太也十分支持她,我们也只能帮着促成这门亲事。爷想想,仪姐儿蹉跎到如今,还能说到什么好亲事?裴国公府虽然不大可靠,但好歹有个国公府的名头,听起来也不委屈了仪姐儿。裴家本来就是要与我们家联姻的,嫁过去的是春姐儿还是仪姐儿,又有什么不同呢?等仪姐儿出了嫁,我们再给春姐儿议亲,也是一样的。”

秦伯复听了,慢慢沉默下来:“说得也是。我原本没指望大丫头能给家里帮上什么忙,倘若她能给我们结下裴家这门姻亲,四丫头就能去争取更好的亲事了。我也不必在这里烦恼,总担心轻易把四丫头许出去,会吃了亏。”

只是裴家内部不和,与裴家大房结亲,未必能借得上他们家三房的势,还有可能会得罪了未来皇孙的生母。秦伯复总觉得有些舍不得。

对此,小薛氏只道:“裴家三房的姑娘能不能进东宫,能不能生下皇孙,还是未知之数呢。就算她真有那福气,又能如何?我们秦家可是皇后娘娘的娘家呀!太子殿下还能为了一个宠妾,与我们秦家过不去么?”

秦伯复顿时淡定了。

秦家兄妹回到京城家中后,秦家三个房头都很快知道了秦锦仪“摔伤”的消息以及个中“详情”,各家有各家的看法与反应。

长房那边,许氏第一时间斥责这是不知羞耻的行为,要求长房上下不许掺和进去。不管裴家大房会不会与秦家二房成功联姻,都与他们长房无关。

由于裴大奶奶是姚氏那边的常客,许氏还特别点了长媳的名字:“暂时别跟他们家往来了。先前裴大奶奶娘家那边就有些不大好的消息,如今听说他们夫妻又跟裴国公夫人,还有裴家二房、三房的人斗起来了。你一个外人,何必掺和进去?要当作亲戚往来,也得等两家真做了亲戚再说。更何况,二房的亲戚,我们长房原不必多加搭理。”

姚氏面上应了,背过身私底下却有些兴奋地对玉兰道:“真没想到,三丫头、四丫头心软放弃了,秦锦仪竟然也能主动把这件事给办完,还办得这么漂亮,从前我真是小瞧了她!倘若她去年新年时算计许峥时,能有这样的本事,我早就不必发愁了!她这样的货色,配许峥岂不是正正好?也省得许家再肖想旁人了。”

玉兰也对秦锦仪刮目相看,不过也不忘提醒姚氏:“奶奶,您收敛着些,别叫人看出来了!咱们长房上下,除了奶奶和我,可没第三个人知道这事儿的内情呢。万一叫人听了去,天知道这事儿还会不会横生枝节。”

姚氏笑道:“成,横竖我本来就没掺和进去,这都是锦仪丫头自个儿聪明谋划来的。我顶多就是看在她母亲妹妹的份上,助她一臂之力就得了。”

玉兰听了,有些吃惊:“奶奶难道还真想给大姑娘和裴大少爷做媒不成?!夫人方才……”

姚氏不以为然地摆摆手:“等到亲事定下,就是尘埃落定了。这一边是我们的本家,一边是我有多年交情的人家,若他们请我做媒人,我为何不答应?那岂不是明摆着告诉人,我们与二房不睦么?没必要!他们若来请我,我自然乐得做这个好人。到那时,夫人不管心里怎么想,也只会笑着说我做得好的。既如此,我又何必顾虑她方才说的话?”

这话倒也不是没有道理。玉兰哑然,笑着不再多说了。

但姚氏还在暗暗乐呵:“真想知道裴大奶奶知道这个消息后,会有什么感想?她既然那么想跟我们秦家联姻,如今可是如愿以偿了。她不答应都不行呢!裴程裴茵兄妹害得锦仪丫头伤了腿,裴程还在众目睽睽之下占了锦仪丫头的便宜,想不娶她,就是要把我们秦家往死里得罪了!可裴家要是真的答应了这门亲事,等锦仪丫头进了门,露出真性情来,裴大奶奶将来还不定怎么懊悔呢。可惜这都是他们自找的!”

姚氏冷笑了一下,忽然想到:“对了,我也不能真的什么都不做。当初裴大奶奶非要我帮她牵线搭桥,将四丫头说给她儿子。该给的方便我都给了,结果她儿子却出了这等纰漏,占了大姨子的便宜。这可不是我们的错,而是他们裴家的不是!就算将来他们家后悔了,也怪不得我们家头上才对!”竟是兴致勃勃地要去找裴大奶奶“算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