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

下午14:40分,薛桐和余泽准时坐上开往家乡的高铁。正是各大高校放寒假的时候,又赶上昨日一场大雪,h市的交通变得分外拥堵,火车站外面更是排了长长一串出租车,车笛人声不绝于耳。

余泽靠在座位上松了一口气,还好薛桐有远见,提前两个小时撵着他出门叫车,这才没误了时间。

高铁缓缓开动,载着一车远游的学子驶向家乡。

余泽和薛桐的家乡在南方的一座小城,他们两家比邻而居,当了二十多年的邻居。余泽今年20岁,他和薛桐就认识了20年。

真要说起来,余泽的名字不是他爹妈给取的,而是薛桐的妈妈起的。

那时候余泽的妈妈怀胎九月即将临盆,薛桐爸妈抱着薛桐前去探望,老余两口子正在为了孩子的名字发愁。

老余两口子学历都不高,他俩上学的时候赶上了某个运动的尾巴,都是初中没毕业就出来工作了,好在为人勤快肯干,结婚之后开了个小食品加工场,日子也算是越过越好,只是文化水平有限,一碰到咬文嚼字的事,两口子就犯难。

薛桐一家子进门的时候,俩人正为着桌子上小纸片上的俩名字为难,到底是叫“余贝贝”好听呢,还是叫“余康康”呢?

正好薛爸爸薛妈妈进来,余妈妈挺着个大肚子就迎上去了。薛家两口子都是大学老师,在余家两口子眼里那是正经的文化人,是很尊重的,请他们来拿个主意,那肯定是没有问题。

薛爸爸薛妈妈看了余家两口子取的这俩通俗易懂的名字倒也没取笑的意思,薛爸爸只是说:“康和贝都是很好的名字,只是配上孩子的姓反倒不大好。”

余贝贝、余康康,多余的宝贝,多余的健康,确实不大好。

“那可怎么办呀?”余妈妈愁眉不展,眼看孩子都要生出来了,名字还没取好“要不然薛老师,李老师,你俩看着给取一个吧?”

薛妈妈姓李,邻里邻居都喊她李老师。

想想这两口子是真取不出什么好名字了,薛家两口子也没推辞。

薛妈妈想了想,在纸上写下两个字——余泽。

“要不然就叫余泽吧,祖有余泽,儿孙无殃。希望余家的祖先,可以保佑这个孩子无灾无祸,健健康康的长大。”薛妈妈解释。

“好好好,”余爸爸点头“真是个好名字。”

等薛老师两口子走了,余妈妈悄悄地问余爸爸:“孩子他爸,刚才李老师解释的是什么意思啊,你听懂了吗?”

余爸爸摇摇头,说:“孩子他妈,我哪儿听懂了,反正人家大学老师有学问着呢,不会坑咱们,肯定是好名字!”

余泽的名字就这么定下了。

后来余泽出生了,果然身体健健康康无病无灾,老余两口迷信的觉得这和薛老师李老师给取的名字分不开,所以两家的关系愈发亲近。

等余泽长大了一点,就整天跟在薛桐小哥哥屁股后面玩。

余泽曾天真地问过薛桐,说桐桐哥哥我为什么叫余泽啊?我觉得张小花和李小树的名字比较好听,为什么我不能也叫小花小树呢?就算是叫小草也比小泽好听呀。

于是薛桐就认认真真的坐在小板凳上把余泽名字的内涵给他讲了一遍。

可小余泽和当年的老余两口子一样,一个字儿也没听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