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梅丛凝清醒后,见到的第一个人是拏离。

拏离也是倒霉路过——起码书中所言,他只是见梅丛凝深陷魔障,出手以真火驱散心魔。

如此,却让梅丛凝将他错认为前几日里,与其颠鸾倒凤、共赴云雨之人。

梅丛凝和宋昭斐此时虽没有明面婚约,却是上到掌教、下至杂役,都早认做了合籍。若是再有个旁人,梅丛凝也只能收做侍妾。

可面对拏离,他怎么开得了这个口。

拏离又对此类事情一窍不通,几番暗示也未能听懂。一个不敢问,一个不会猜,就让这误会成形了,并且往后牵扯出几十回的事。

最后的结局,当然是梅丛凝几次无意伤了宋昭斐的心,几番虐恋后,终于幡然醒悟,认清谁才是那个外人。

二人情意相通,倒把这无籍苟合之事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权当情趣。反而在内门大比上,当众揭露了拏离冒名顶替一事

——此事和杀害宋祁之罪,就是拏离被敕出外门的起因。

虽然书中所写,都是梅宋二人如何纠缠拉扯,拏离只作为一块插手他们的绊脚石,在需要时出场。可蔺含章却不会从他们的角度看问题。

他直觉这是他师兄的人劫。

什么不知廉耻、恃功矜宠;又是夺人道侣、一厢情愿的——随手救个同门,就被抹这一身黑,实在是无妄之灾。

摆在蔺含章面前有两个选择,一是不让拏离见到梅丛凝。但此事他并无把握;

拏离和宋昭斐,光从身形上就差了十万八千里,还是叫梅丛凝给认错了。难保不是他早就自作多情,救或不救,都要赖到拏离身上来。

另一法,便是抢在宋昭斐前头行事。以蔺含章目前领悟,要反抗剧情,也唯有提前一步。

只有提前改写因缘,才能影响后续发展。比起躲着劫数不出头,不如早日将其化解。

粗暴地说,只要不让他俩口口就行。

这样既能使拏离不受牵连,又能让宋昭斐发现不了自己体质。如此一来,他倚靠的采战之术难以发挥,修行速度也会降低。

至于梅丛凝会不会走火入魔——蔺含章见识过前世,觉得他也颇造孽——不过也怪他咎由自取。

怎么说也是正道清修,哪至于连一只魔蛛都抵御不了!滋生心魔都活该。

在他思考如何行事时,拏离见其沉默,才暗感话说重了,怕是有伤少年心。

其实他的脸面,丢不丢有什么关系。拏离更多是怒其不争,担心他坏了道心,自此沉沦。

可八灵根的体质,的确算得上天妒。他自己是纯正的火灵根,本身已不知道讨了多少好,又以什么立场教训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