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4页

汪忠言还真是机关算尽!

啥叫江宁织造司的事情了了?

要想往早了办,她把选中的皇商报上去,就算了了……

要想往晚了办,就算园子建成了,还得招工上岗收蚕茧等等,事情永远不完……永远了不了!

汪忠言到底在想什么?

他可能是在想,也不知道那位小昭仪生出来的,是皇子还是公主,若是皇子才需要为之筹谋,若是公主……那就不用了。

可是汪直坐大,对他有什么好处?

等等,还真是有好处的……元盛帝生病,诸事不理,他也可以趁机得到更多权利。

毕竟,汪直再怎么,也不会冲他下手,最可能的是拉拢他。

而唐时锦若是回京,就会多出许多变数,她与汪直有过节,就算没过节,她是卫王府的人,又是桃相的义女,也不可能入宦官阵营。

所以他不想让她回来。

虽然,如今京城是多事之秋,避开这一阵子才回去也可以,可是她自己不想回是一回事,被人算计不能回是另一回事!

真是气死了!

第584章 我是个傻子

汪直比所有人想象的还要嚣张。

建宁都指挥使杨家的案子,因为受贿抓到的二十几个官员,除了桃二郎被元盛帝特释之外,余下的人,贬官的贬官,杀头的杀头,没有一个人全身而退。

这其中,甚至还有新任首辅赵守拙的亲侄子!

这疯狂的行为,简直就好像在火上浇了一桶油,掀起了轩然大波。

赵守拙当即联络了半数以上的朝中官员,上疏弹劾汪直,请求罢置西厂,称西厂“伺察太繁,法令太急,刑网太密”、“商贾不安于市,行旅不安于途,士卒不安于伍,庶民不安于业,承平之世岂容有此!”“此风日长,众口嗷嗷,国之安危未可知矣。”1

但是,汪直这种自断后路的疯狂行为,在元盛帝的眼中,恰恰是最忠诚的表现,也是最让他放心的行为。

所以元盛帝难得的强势了一回,面对着半数以上朝臣的附议,他梗着脖子表示,朕就是宠信了一个太监而已!何必危言耸听,扯什么危害天下……难道朕连宠信一个太监的自由都没有?

朝上接连吵了近十日,越来越多的官员参与了进来。

然后元盛帝终于抗不住了,下旨罢除了西厂,汪直回到了御马监。

但是,元盛帝选择性忽略了汪直的所有罪责,对要求追究其罪责的折子,全都视而不见。

甚至于,他觉得此举委屈了他的忠直之臣,还接连赏了汪直几次,就是为了让所有人都明白,就算朕罢除了西厂,但朕还是要宠信汪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