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耳熟能详好么!
但,与他的才华几乎齐名的,就是他的邋遢。
据说苏洵曾评价王安石“囚首丧面”,意思就是他长的丑;郑景望还提过:“荆公初生,家人见有獾入其产室”,意思是他是獾转世的。
据说这位一个月洗一次脸,一年洗一次澡。
关于这个的典故实在是太多了,例如说有一次家人见他印堂发黑,为此请了大夫,然后大夫说他只是太长时间不洗脸,脸上的污垢积的太多,所以发黑……
还据说,王安石有一次面见皇帝,因为长时间不洗澡,虱子顺着衣服爬到了胡须上……
邋遢成这样,就问你服不服。
所以她初见面的时候,闻到那股味道,绝不是偶然,这位就走这个路线。
当然了,邋遢跟人品也不能挂钩。
王安石闻名于世的,还有“王安石变法”。
比起积弱的大宋,如今的大晏真的国富民强,可即便换了一个朝代,这位在鄞县做县令时,仍旧试行了青苗法。
青苗法是什么意思呢?
遇上欠收之年,便将官府粮仓的存粮折算成本钱,以百分之二十的利率贷给农民,等到来年丰收,再连本带利的还给官府,达到“民不加赋而国用足”的目的。
想的倒是挺好的,但,这东西在鄞县那种弹丸之地可以,真到了大地方折腾,是要出事的。
而且王安石对商人偏见极深,认为所有的商人都唯利是图,因此推出了均输法,设立发运司,“徙贵就贱,用近易远”。
简单来说,就是我不放心你们这些奸商,所以朝廷去做这些南来北往的生意,其它人都别做了。
与商部的理念完全不一样。
第835章 尝鲜大会
但大晏不是大宋。
此王安石,应该也不是彼王安石。
不同的社会环境,应该可以成长出不同的思想……吧??
晏时玥拿出了听课的认真劲儿,仔细听着端亲王说话。
端亲王显然十分欣赏王安石,认为他是一个真正的实干家,晏时玥又表现的这么捧场,不知不觉就说了许多。
晏时玥越听越皱眉。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此王安石跟彼王安石差不多。
此时此刻,王安石的内心,已经有了新法的大致走向。可能因为他接连两任都在十分贫瘠落后之地,所以他内心仍是强烈的想要变革的。
王安石是好人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