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6页

当然,也没忘记压榨许问渠和曲斯年,甚至连周见微也都安排上了。

要知道,当年金大侠在一代人心目中留下了武侠情结,琼奶奶的爱情也曾是学校里结交小姐妹的利器……所以文学作品的魅力还是非常大的。

萧棠枝在看到第一部的时候,还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但是当第二第三部陆续出现,整部《寻道》上市之后,他哪能不明白对方的意思?那会儿圣驾已经返回了长安,他考虑再三,仍旧决定上门拜访,这一回,再没耍那些花哨了。

后话暂时不表。

圣驾在曹府待了半个多月,然后再次起驾,到了吉州停下,就住在了刺史府。

这一趟,晏时玥主要是想去看看晏时蓝那边的纺织厂,但明延帝这边还有政治工作要做,所以还需要等几天。

隔了一天,皇后跟她说起来,说吉州有一个女学,吉州刺史过来,似乎想给她求一个恩典,例如皇后见一见,赐些东西什么的。

毕竟也算是政绩。

晏时玥一听就诧异了:“女学?居然有人办了女学?”

她其实很早就想过办女学,却一直没有真正实行起来。

不是她不想办,主要是社会大环境不适合,做这种事情,也是需要各方面综合考量的。要是她到了民国,在有能力的时候,一定第一时间办女学……因为国难当头,穷则思变,那才是适合兴办女学的环境。

而现在,时机不到,真办起来,就算免费,也未必有人来,除非发银子……但那样就没意思了。

所以她从一开始,就选择了玥坊,召收女工,教授手艺,女人能赚到钱,在家里腰板儿就能挺直,这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改变。

就在前几天,写完寻道之后,她还在想,回头要不要写一些孟母三迁、枕上教妻的故事,主要让人们认识到,读书对家族是有用的,娶一个读书明理的主母,更有利于培养子孙后代成才……同样是想走潜移默化的路子。

她还真没想到,居然能有人在这个时代,把女学办起来。

她就问:“办的怎么样?”

“据说规模还不小。”皇后就细细的道:“这边有个姓戚的举子,一辈子的心愿,就是要建一个大书院,然后教授学生,他就拼命的赚钱,终于盖了一个大书院,却一日也没用过,就积劳成疾死了,然后她的女儿,叫戚云端,就禀承父志,决定把书院看起来,因为她母亲是节妇,她又未出嫁,所以才限定了只召女学生。”

“听说一开始也没有人来,她就提供一日三餐,后来才渐渐的有人来,再后来,听说当地的才子去听过,说是讲的很不差,所以有一些就把家中妇人送来,渐渐就把学堂建了起来,已经有约摸四年了。”

晏时玥十分佩服。

人家这才是敢为天下先!所以难道是她估计错误?原来在这个地方,真要努力一下也是可以建女学的?或者起码能在国子临太学之类的,弄个女子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