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时玥看在眼里,总算是放下了心。
大晏军一日日逼近了大袭别宫,然后就地驻扎,预备着迎接这最后一战。
探子不断的传回消息。
探得大袭军驻扎之地,名为天鹿山,就在别宫之前,距此仅有一日路程。
同时,据说大袭国天皇,早在小安澜关兵败之后,便已经乘船仓惶归国,此处,只有幕府将军松平广忠,带领着不及五千袭军。
而来此的晏军足有近三万人。
听了一耳朵的晏时玥,忍不住问:“为什么他们要藏身天鹿山?而不是守住别宫?”
晏时葳道:“因为别宫没有护城河,他们占据的只是弹丸之地,要造别宫,要造城墙,并不容易,那天皇似乎也并不打算用这城墙来抵御来犯,所以并不坚稳。也所以,他们要不就在别宫之前,要不就退到安澜关之后。”
他冷笑了一声:“当时安澜关的城墙,在近百年前那次大战中损毁大半,并未认真修整,所以,对方大概是想着,不成功则成仁?”
“不可掉以轻心,”晏成渊道:“他们此时,可称哀兵。”
的确,虽然看上去敌寡我众,实则形势依然严峻。
正所谓哀兵必胜,此时,大袭已经完全没有退路,败,既死,真正的背水一战,破釜沉舟。
第420章 斩旗夺帅
明延帝再一次巡视军营,勉励将士,鼓舞士气,大军向天鹿山挺进。
明延九年七月十七日,两军决于天鹿山。
战鼓擂响,两军遥遥相望,到了这图穷匕见之时,没有什么花巧战术,没有什么排兵布阵,纯粹的肉搏之战。
大袭军中,从上到下,竟然都在头上系了白布条,上头用血写了“杀”字,完全就是不顾一切,拼死一战。
这种混杂着悲怆与绝望的气势,说一句冲天也不为过,只一个照面之间,大晏军……便不由得胆寒。
晏时葳暗叫不好,急命人吹响号角,可是大晏军还未及调度反应,便听对面的大袭将领发一声喊,大袭军疯了一般冲了下来。
简单粗暴的猪突战术,自杀式的进攻,大袭军惯用的战术,极为愚蠢单调,不知变通。
可是,却极适合大袭这种战争疯子用。
尤其在这种背水一战的情况下,只这气势,就杀的人节节败退。
晏时葳不断呼喝,号令变阵,可是大袭军像是完全失去了理智,不管不顾的直往前冲。
大晏阵势未成,便已被冲散,接连几次,大晏军竟是军心涣散,溃不成军。
不好,不好!
这样下去,败如山倒,情势极难扳回,就算强行扭转,也是大伤元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