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她家实在太小了,陈家老两口都住在客厅,许玉芝只能和她们一家三口挤在一间房里。
只有一张床,陈镇只好打了地铺,这寒冬腊月的,早起陈老太看见了,当场就给了许兰英脸子。
只是她话还没说完就被许玉芝打断了,许玉芝红着眼睛道,“我这辈子都不会再登他家门了,我也就当没这个哥哥!”
说完,也不管许兰英是什么脸色,径自进了屋,把屋门一甩!
白天孩子上学,陈镇去上班,屋里只有许玉芝一个人,她当即就躺在了床上。
许兰英进来脸色别提多难看了。
小妹自小被娇宠到大,任性惯了,还没眼色,根本看不出陈家人不欢迎她!
而且她也从不替别人着想,也看不出姐姐的难处,现在不肯回家,更不肯去许承斌家,许兰英简直像接了个烫手山芋,心情糟到极点!
临近年底,商场那边的生意好到飞起。
虽然之后几天宁夏一直在家休息,但她家的羽绒服卖的十分火爆。
人们一旦知道了羽绒服的好,就说什么也不愿意再穿那些又厚又重的棉袄了,更别说她家的羽绒服样式也好看,颜色亮丽,俨然成了县城的一股新潮流。
穿的人多了,连那些不舍得花那么多钱的也忍不住想买一件,毕竟是能穿好几年的正经衣裳。
因此宁夏家的销售节节攀升,到后来竟一天能卖出五六千块,因为只有她家一家卖的。
陆霞给宁夏打电话汇报时,高兴的都快疯了。
但随着需求量加大,做衣裳的人手开始严重不足。
宁夏现在雇的人都快四十多个了,除了村子里的,大集贸这边的缝纫机都增加到了十五台。
另外她还承包了附近村子的一家养鸡场,有一部分人专门把从乡下收集来的鸡鸭绒毛清洗干净,晾晒后再填充入羽绒服里。
这么多的人,大集贸这边的地方明显不够了,那么多人挤在小院里,干活儿都不方便。
而且拆迁的通知已经下来,最迟过完年三月份就要动迁,宁夏就开始琢磨着,等过了年就找一块好点的地皮,最好能建自家的厂子。
但建厂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别看她手头钱不少,要买地皮的话那是远远不够。
最好的办法就是从银行贷款,宁夏就想着等晚上许承斌回来,跟他合计合计。
她这边卖的红红火火,而商场对面,曾丽每天看着那么多的人买羽绒服,嫉妒的眼睛都红了。
她开了小店,临近过年生意也十分红火。
她都是从姜辉的服装厂进货,但姜辉的服装厂都是做大批量的衣裳,质量都不怎么样,也就占了个款式新颖,根本卖不上价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