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看到他胳膊上带血的布条当即叫住了他,说伤口不能这么包扎。然后她将他带回家中,为他清理伤口,给他敷药,最后重新用干净的布条包上。
他欲付诊金却被她拒绝了,说一点小伤不要钱,见他执意要给便说把砍的柴留下便好。
后来他从里正那里了解到这个女医叫徐瑾瑜,父母早亡,家中只留她一人。虽不爱多言但跟她那亡母一样,是个热心肠,时常免费给人诊脉。
徐瑾瑜遇到家里穷苦的病人便不收钱,若是遇到非要给报酬的,她也只是象征性地收一些吃的用的东西。像是地里种的青菜,山上砍的柴火,自己种的粟米,林里采的野果,都可以充作诊金。
里正说也正是她这好心肠,徐家沟的男女老少都很喜欢她,平时对她也很照顾,尤其是她的邻居徐忠夫妇,自她父母去了后简直把她当作自家女儿。
此后,这个叫做徐瑾瑜的女子便在他的生活中留下涟漪。有时他们二人在村中偶然遇见,徐瑾瑜只是点头算是跟他打过招呼。
后来能够频繁相见,是因她上山砍柴和采野菜野果,正好和他一个路线。两人遇到次多了,两人方说话多起来。
她会把酿好的果酒分给他,他也会主动帮她背砍的柴火,遇到山间野兽,他也会保护在她的身边。
在徐家沟读过书识字的人不多,里正算是一个,徐瑾瑜也算一个,因此除了里正,她也成了能和他一起探讨学问的人。
将近两年的相处,他也看到她那不为人知的一面。她也并非不爱说话,只是父母早逝的她时常觉得孤单,在家无人与她说话,在外边她也就不爱说话了。
还有,她笑起来也很好看,她以为他是一个不得志的游学士子,时常鼓励他说:“终有一日,你会得遇赏识之人身居高位。”
她时常在傍晚坐在崖边抱着双膝看夕阳,她说父母在时亲母在家中做夕食,亲父就爱陪她在这里看落日。亲母将饭做好后会站在门口喊他们父女归家,她便推着父亲回家,然后一家人一起用饭。
他看着那赤红的晚霞落在她的身上,橘黄的日光将她的影子拉长,回忆往事时的她总是满眼悲伤,但是她的目光只要看向她,便会绽出她的笑颜,把那为数不多的温暖留给他。
他那是也曾想过与她长久相伴,但是他知道他不能。他虽被贬为庶人,但却不能把自己当做庶人,而且他知道自己时常面临危险,未来还不知将走向何方。
那时他想如若有朝一日他重回到太子之位,或者和她之间还有一丝的机会。
然而此时一切都成枉然,他确实如她之言“身居高位”,重新做回太子嬴驷,但是她却永远地离开了。他能留给她的只有那枚玄鸟玉佩。
公子虔看着眼前沉默不言的太子,拍了拍他的肩膀,沉声道:“既然斯人已去,那便忘了吧。你要时刻记得,你是将来是一国之君,万不可沉溺于儿女情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