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心。是人都有私心,倘若是全由项家人出资、出人、出力来做这些事,即使我与你师叔,连同你师兄弟可以保证一心为公,但是项家的其他人呢?”
“那还有哪家能为了这事儿出钱,还没有私心的?”项温想不出医家还有哪家哪派能帮上忙。
项老太医捋了捋胡子,眼睛微眯,“大秦唯有一人,会不遗余力地支持此事还毫无私心,或者换句话说,在此事上他的私心也是公心。”
“私心也是公心。”项温呢喃道,然后眸光一亮,“你的意思是君上?”
项老太医点点头,手指轻点书案,“对,君上。在大秦,不仅是民间缺好医士,太医署、地方医署,乃至军营都是缺医士,就拿我们军医营的医士来说,每到战时就要全国征召医士,虽然在军医营时间可抵兵役徭役,战争结束医士可散去归家,但是召来的医士也远远不够。”
“若是君上来主持此事,由国库出资建设医塾,并派专人管理医塾的教学,监管医馆和药馆的经营,然后调配培养出来的医士,那一切问题都将迎刃而解。”
项温握拳,“那医塾中的老师自然也无需担心了,不说太医署的医士空闲时可以去讲课。由秦廷来建的医塾,定会有天下名医慕名而来争当老师的。”
“是啊,恐怕到时要担心的是学生太多,慕名而来的老师也太多啊,到时候还需筛选。”项老太医再次提笔开始写第二封信。
“我将此事先汇报给君上,若有必要,我回趟咸阳亲面君上跟他说明此事。”
项温看着眼前容光焕发的师傅,内心无比的熨帖,三年了,师傅终于再次振作起来了。
三年前,陇西一县爆发疫病,太医署派人去陇西送药材,控制疫病蔓延。那时师傅的一双儿女,也就是他的项桓师兄和娇娇师妹自荐,一起去了陇西。
医队的人出发时,娇娇师妹和他们笑着告别,说等回来要师傅给她过生辰,还说她的生辰礼要簪子,不要金簪、不要玉簪,就要爹爹亲手做的木簪。
那时师傅虽然笑骂师妹是个磨人精,但还是亲自给娇娇寻了根乌檀木。每次从太医院当值回去,师傅便点着油灯给她做木簪,从画样式,到刀削,至最后的打磨都亲力亲为。
一个月过去了,簪子做好了,然而师傅却再也没有机会为她簪上了。
第29章 百人做操
那日, 师傅听说派去陇西的医士们归来,拿着木簪小跑着去城门等着,就盼着早点给娇娇看他做的簪子, 然而找遍人群,都没看到那抹明媚的身影。
只看到儿子项桓怀中抱着一个陶罐,师兄见到张望着找娇娇的父亲,扑通一声跪在地上, 恸哭出声。
“父亲,儿子对不起你, 没有照顾好娇娇, 娇娇没了。”
师傅当即身体一颤,瘫软在地,他双手颤抖地摸着儿子手中的陶罐, “娇娇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