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众生认知的正神,不管日轮在凡世有多少个身份,守护生灵依旧是祂的神职之一,但更重要的是保护能诞生生灵的昼星。
在观察无数个人类世界的过程中,日轮诞生了一丝人性,而正是这份人性让祂出现了矛盾。
可祂神性的一面认为净世重启势在必行,人性的一面又不忍昼星上的文明一次次毁灭。为了不受影响,日轮析出了自己对人类的善意,诞生了次神黎明。
而黎明这一次却站在了月轮这方,并劝说日轮应该公平的对待自身每一面的意见。
单方面决定重启世界之后,就让每次只会在轮回开启之时现世的月轮执行灭世,这对没有深入了解过生灵,了解过文明的月轮并不公平。
只有死亡与毁灭相伴的月轮本就有意见,被黎明如此游说,更加心生不满,主动要求这一次世界的结局,将由祂来判定。
因此,祂们开启了一场对世界的观测,亦或者测试游戏,即让月轮入世。
公平起见,月轮在入世之前,析出了对生灵纯粹的恶意,以更中立的姿态分解自身,融于了世界之中。
祂更改了世界的信息,设置了简单的观察体系,留下了人性锚点。
当人性锚点获取神性,将一定神力合而为一时,便是终章的开启,祂将会重新醒来,并通过人性的反馈决定是否重启世界。
所有的人类,一切的生物,在祂的眼中原本只是一串无意义的数据,是一些可有可无的样本。
万物的价值只在于能否与昼星和谐共存,若他们做不到,只要迈错一步,祂便会毫不留情的清理干净,重新再培养一批新的样本。
可祂有了心,哪怕日轮天衍析出了黎明,也仍旧受其影响,同意了月轮入世的观测实验。
现在,月轮也有了一份顽强的人性,人类的存续被放到了昼星之前。这违背了祂们原本的意志,分歧与矛盾在所难免。
不管是人类,还是昼星上的其他生灵,只要昼星还在,就能不断重新演化出来。孰轻孰重,不用多说也能知晓。
即便如此,在有了人心之后,对身边人类诞生出来的感情,依旧让白无哀难以抉择。
他在深空见到了守护昼星的天衍,看到了时刻关注人类的黎明,也在梦境深海中看见了那个沉睡的‘自己’。是即刻履行神职,结束这一眼能看到头的世界线,还是耐心再观察到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