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雨宁又问了另一个问题,这个匣子上的雕纹,都上了彩绘原料,只是一部分脱落,另一部分未脱落,脱落的他们都做了修复。

他们有没有考虑过,这个原料,为什么一些脱落的这么厉害,一些却能保持得很好,现在都能看出各种原料的颜色。

几位修复教授愣了一下,这个问题,其实并不复杂,很多文物出土的时候,都不可能保持完好无损,却也不会全然面目全非,就算是土制的文物,也都有保留得很好的时候。

毛雨宁听到这个答案,拧着的眉头,更深了一些,脸上戴着口罩,都能让人感觉到她的情绪变化。

显然不赞同几位修复教授的观点。

李明明看着憋得难受的其他人,语气平和的问道:“毛小姐是不赞同几位教授的看法?”

几位教授,齐齐拧眉看向毛雨宁。

毛雨宁回过神,又问几个修复教授,道:“这个匣子上的雕纹和上色,几位大师知道是什么工艺?”

几个修复大师用眼神相互交流了几瞬,才由其中一位教授做回答道:“类似于烧蓝錾刻工艺。”

根据史料记载,那个时期烧蓝錾刻工艺,只是刚起源,不算盛行,能找到的资料少之又少。

毛雨宁点了点头,道:“不错,烧蓝錾刻盛于清代,其实起源于先秦,甚至可能更早的时候,目前能找到它最早的记载,是在先秦时期。”

而这个文物出土的皇室徽章,就在先秦之后。

“镂金像物艳于花,说的就是它。”

毛雨宁看向托盘里的匣子,虽然修复大师教授们的手艺很精湛,却依旧能看出新旧原料的手工工艺区别。

不是修复教授们手艺不好,而是原工艺太过精湛,即便时隔多年,历经世事变迁,重见天日,依旧散发着独特的艺术魅力。

------------

第339章 开锁还是修复

毛雨宁知道非遗烧蓝錾刻工艺,老教授们并不意外。

非遗烧蓝錾刻小众,因为独特的工艺闻名于世,现在市面上,还有不少非遗烧蓝錾刻的工艺饰品。

毛雨宁又扭头问葛院长,向他询问有没有类似烧蓝錾刻出土的文物。

葛院长想不过来,还是他的助理,在一旁做了提醒,才想起来,有一个烧蓝錾刻的古法手镯,现在还藏收在博物院中心展厅的保险柜,需要他本人亲自去取。

葛院长把东西取过来的时候,不少人都有些站不住脚,纷纷嘀咕不是开锁的问题吗,怎么还谈上修复的问题。

感情这位州基地某高级成员,开不出锁,只能卖弄这点皮毛知识,不让自己太过出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