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结婚是 1+1 小于 2 的,为什么不能自己过,明明是一道简单的算数,可是却有无数人把自己绕进去。
这个提问让妈妈沉默了好一会,也说不出一个所以然。
“结婚的好处?”妈妈放下碗,认真的思考了魏只的提问。
“我们那代人结婚哪里会思考有什么好处,年龄到了周围的人都要结婚,本身没什么文化和本事,找一个差不多的人就结婚。”
“那你希望我找一个差不多的人结婚吗?”
这个问题魏只妈妈却回答得很快。
“我不希望你找一个差不多的人结婚,但也不希望别人都结婚你还没结婚。”
对话中让魏只想到了初中时代发生的一件事,那会班上有个同学的生活费丢了,全班找过无果,这件事就捅到了班主任的耳朵里。
班主任三十六七,烫过的卷发在早读路过同学身边时会有一股残留的药水味,眼球有些往外突,审视学生的时候总是像在瞪人。
被偷了生活费的同学站在讲台边上哭得梨花带雨的,班主任把这件事简单说明之后,让所有人都站起来。
被偷钱的同学先是一个一个检查同学们的课桌,接着是书包,最后是校服的口袋。
魏只初中时候的“贫穷”让她轻易的洗脱嫌疑,她的口袋里只有几块钱的零钱,书包课桌也都是干干净净的。
外加平时和这位同学关系还行,所以那个女孩子也没有很仔细的查找,只有那些被重点怀疑的对象被认真查找过,脸上有挂不住的窘迫。
明明不是自己偷钱的,可是女同学检查到这里的时候还是会止不住的脸红心跳。
年少的时候总是会轻易被窘迫感包围,不好意思在公交车上等下一站时要下车叫师傅提前停,会因为要和父母的朋友打招呼而觉得难堪,青春期穿了一件不合适的衣服没法大方出门。
一些现在看来微不足道的事情,以前总会胡思乱想。
期待有人和自己同一站下会提前喊,也喜欢那些叔叔阿姨先开口说没事那么大了不用喊人,穿了不好看的衣服渴望身边的同学说没事挺好看的缓解尴尬。
一旦有人站在自己同一边就会好过得许多。
每个人心甘情愿让检查的原因都是在证明自己不是小偷,环绕一圈下来还是没有找到丢失的几百块。
班主任开始让大家匿名写纸条,写认为谁是小偷。
认为这个词很妙,妙在这种得票最高的往往是那些班级里不爱从众没有朋友的同学。
魏只想了好久,还是交上去一张白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