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个角度想,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他们又何必死抓着不放呢。
这个冬天,十月和唐开泰两人在李家坳成了人人称道的好青年。毕竟,李家坳有钱的人家也有,但是能够带着村里人赚钱的可没几个,更何况他们还这么年轻。
进入腊月,十月的鱼丸还是每天只提供五斤了,也合作的两家掌柜说了,到腊月二十就不再供货了。
腊八那天,十月开封了一坛子葡萄酒。
经过近三个月的发酵,这一坛葡萄酒的味道醇厚诱人。
十月给家里人都倒了一碗尝尝,都说好喝,已经会走路的三三都吵着喝了一口。
之前十月就在县城买了五十个容量在四百毫升左右的小号陶瓷坛,就是准备卖给县城里有钱的人家的。
当然,在正式卖之前,还得送送礼。
首先曹县令,县学的夫子们,还有白三爷。
曹县令别的东西不收老百姓的,吃的东西,基本不会拒绝。
县学的七个夫子每人一小坛子,冬柏哥那送了一坛,珍味鲜和四季粮铺的东家各送了一小坛,曹县令和白三爷各两小坛子。
十月的五十个小坛子,一下子就用去了十四个。要不是知道这个时代葡萄酒稀有,她可舍不得。
要知道她这一小坛子酒,她的定价是二两银子呢。一小坛子酒就能赚回来五十个陶瓷坛子的钱了。
十月的葡萄酒送出去之后,不出三天,已经有人来问十月这个葡萄酒还有没有,怎么卖了。不仅是珍味鲜的掌柜,和白三爷,就是曹县令都专门让自己的小侄子来问十月还有多少这样的葡萄酒。
十月知道自己发这笔大财的机会来了。
第162章 葡萄酒大卖
十月算了下, 一大坛子葡萄酒五十个小坛子装不完,还剩下一半不止。这一个大坛子至少装一百个小坛子,家里这五坛子酒怎么也能装五六百个小坛。这些在他们看来不少, 对于白三爷这样的大商人来说, 销售肯定是远远供不上大, 估计只能用来送礼。
十月又找人定做了四百个小坛子,坛子上写了“李家坳葡萄酒”的字样。本来想要写李记葡萄酒的,后来一想,若是以后有别的李姓人家也做了葡萄酒, 谁还分得清是哪个李记呢。但是李家坳这个村名重复的可能性很低。
听说十月还有五百坛的葡萄酒,曹县令直接定了一百小坛。十月没有按照当初自己设想的二两银子一坛,要了曹县令五十两银子,相当于一两银子两小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