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哥你真厉害,就这么几句话的功夫就从白三叔那接到活儿了。”
“不是大哥厉害,是白三叔心善。白三叔和外公是旧故,因此格外照顾咱们。阿平,开元,咱们要记得,像是青山县的牛大夫、董太医,还有白三叔,这些都是帮助过咱们的人,这份恩情咱们得牢牢记住,以后若有机会,一定要报答他们。”
“嗯,我知道,受人点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阿平认真的说。
唐开泰摸了他头,跟着笑了。
下午唐开泰和田管家定下来,二十个人都要力工,如果有石匠木匠的也可以一起过来。力工一天二十文,石匠和木匠一天三十文。中午供一顿饭。唐开泰专门负责监工自己这二十个人的活儿,一天也是三十文。唐开泰专门和田管家说了,他有一个小老乡,今年十四岁,虽然不像是十八、九岁的大小伙子有力气,但是干活是一把好手,他想带着过来长长见识,工钱就按照十文一天给就行。
他想带上白小米一起。之前他出去给人盖房子,基本是包活儿,他不想别人觉得带着一个孩子来占便宜,所以就没带他。这次直接按天算钱,他就想带着白小米一起,赚钱是一方面,多看看,也能长点见识,稍微用点心,说不定还能偷个师学个艺。再不济和这些人混个脸熟,以后带着也方便。
田管家自然,没有不同意的。
唐开泰晚上回来,先和十月说了遇见白三爷,接了个活儿的事。两人商量都叫上村里的哪些人一起。村里经常和唐开泰一起干活的除了张王周黄四家,还有村里的一个瓦匠、一个木匠,一共七个人。这次要二十个人,如今秋收刚忙完,哪个村子都有闲人。要是谁能找到一个需要二十个人的活儿,在村子里都让人高看不少。
两人商量着定下来剩下的十二个人,十月去邻居几家,把这个事情说了。
周大杨听十月说唐开泰找了一个能干一两个月的活儿,还需要二十个人,心里震惊的不知道说什么好,笑着挠挠头,“我当初那句话没说错,以后我们就靠你们吃饭了。”
十月看着因为秋收抢收黑瘦了不少的周大杨,心里是很佩服的。周大杨一个人供两个弟弟读县学,一年的银子就要六两,光是靠种田,根本支撑不了多久,就算是他有点存款,也经不起长年累月的读书消耗。
偏两个弟弟还都学的不错,周大杨的压力可想而知。他家里只有一个人在赚钱,这各中辛苦,不说也知道。
黄富贵更是,多了一个女儿,赚钱的劲头更足了,黄子墨也在读书了,一年三两银子也不是小数目呢。
张大壮也同样,梅秀婶子怀孕了,他本来就养着两个儿子,梅秀婶子肚子里还有一个,他现在满脑子都是赚钱。
王丰收家里条件好一点,还没有孩子在读书,但是大闺女十四了,十五及笄就得相看人家了。大闺女跟着他们吃了不少苦,闺女的嫁妆和地主老财家的闺女比不了,但是也不能太寒酸了。他现在可是铆足了劲儿赚钱呢。
唐开泰到他和十月选好的人家去问,虽然他们觉得人家不错,但是说不定人家已经找到别的活儿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