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的拍摄内容是乐心的个人戏,宋满月饰演的柳婵儿只在戏份最后出现。
战争中,受影响最大的便是儿童,在最天真无邪对世界充满好奇希望的时候遭遇苦难,哪怕安稳的躲过战乱,也会在心里留下恐怖的烙印。
为体现这一点,宋满月特意在电影中设置很多有关儿童的镜头,赵禾只是所有儿童的代表。
柳婵儿出去寻找食物,赵禾便只能躲在阴冷又毫无光线的地窖中。
赵禾庆幸柳婵儿的小院还有一些棉被棉衣,虽然破旧,却不影响取暖,在寒冷的没有床榻的地窖,那些厚实的棉被就是最佳取暖物。
敌寇早就打进徽城,城中每天都有枪炮声响,哪怕深在地窖,也无法隔绝这样恐怖的声音。
徽城百姓整天活在惶恐害怕中,赵禾也是如此,她不仅吃不饱饭,也不敢独自睡觉,此时她既饿又担心,她不怕柳婵儿丢下自己离去,她怕柳婵儿遭遇意外再也回不来。
赵禾是个孩子,帮不上任何忙,只能不给柳婵儿添乱,尽管畏惧黑暗,她还是抱着自己双腿,乖巧的等着柳婵儿回来…
第489章 长大
乐心将这一幕饰演的很好。
片场内光线十分暗淡,尽管有宋满月和十几个剧组在场,乐心还是不可避免的不自在。
想象着宋满月交代的剧情,乐心只觉得周围寒冷,也觉得自己孤独无助。
这让她想起童话故事中卖火柴的小女孩,在恐惧害怕时,小女孩燃起一根又一根火柴…
于是,乐心想起身边有一个名叫“火折子”的道具,在之前的拍摄中,她见过宋满月使用,是操作很简单的物品。
乐心在黑暗中摸索,而后摸到一个竹制圆柱,由于光线昏暗,她并不确定这就是火折子。
所以乐心学着宋满月,在黑暗中用手指一节节寻找着盖子,直到轻轻掀开后出现微弱的火光,豆大般暖黄的光并不能驱散所有黑暗,却能照亮乐心饰演的赵禾。
镜头中,赵禾被暖光笼罩,露出片刻间的笑容。
饥饿和寒冷充斥着她,赵禾太害怕也太孤独了…
这段表演与剧本内容并不相符,但现场没有一人喊停。
宋满月本就没有特别要求过乐心,只让她随心而演,拍摄时很多画面都是乐心的真实反应,因此格外自然也格外触动人心。
只要符合当下环境,不脱离主线剧情,宋满月便不会纠正,任由乐心发挥,居令娴对此没有任何异议,乐心的随心而为,就是大多儿童会有的样子。
过于孤独的人总是敏锐,赵禾听到外面传来开门和脚步声,借着火折子的微光,她迫不及待的顺着梯子爬出地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