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页

朝堂上下官员清理一批补上一批,新旧迭代顺遂,完美避过了李氏这样的世家大族,倒台时所要产生的血雨腥风。

这样顺遂的去腐生肌的过程,完全得益于已故顺帝,联合宗穆小王爷的大手笔,他们从十多年前开始,反复酝酿执行的,足以偷天换日的计划。

故事要从十多年前顺帝登基开始说起。

那时的世家大族远比如今李谢两姓多得多,顺帝虽贵为太子,却也是在李氏大族的鼎立支持下,才顺利接掌了皇位。

其间押错皇子的另外几家世族,慢慢被李氏蚕食剿灭,消失在历史洪荒中。

顺帝经历过兄弟相残才如愿登上大宝,却继续被世家大族压得喘不上气。

那时候的皇权,并没有想象中强大,顺帝事事被李氏裹挟,意识到自己也不过是李氏扶持下的傀儡皇帝,双方互相利用,却没法撕破脸,倘若仓促利用皇权整治世家,要么是被世家打压,换个人做皇帝,要么是王朝动荡,百姓难安。

再加上边地时不时与草原起□□生战事,顺帝根本力不从心,摆脱不了世家钳制。

更过分的是,当时已是李氏族长的李文登,强行将嫡女塞给顺帝,并软硬兼施地要了一个贵妃的名号,若非有闵氏是发妻,他怕是连皇后尊号也能要来。

顺帝为前方战事忧心,忍了也就忍了,他待李贵妃凉薄,几乎不怎么去她宫中,偶尔翻一次牌子,必是有事相求李文登。

本来以为,双方就这样相安无事地往下过,维系好朝堂稳定,也就罢了,谁料五年之内,闵氏的孩子接连意外死去,顺帝如何能忍。

为了前朝以及大邺百姓,他暂时动不了李文登,但闵氏肚子里的那个孩子,他必须保住。

在一番深思熟虑后,顺帝决定做出一个大胆的尝试,将自己的亲生儿子掉包,送他到西北去成长,倘若从小远离世家的祸害,在西北为他重造一片天地,派文臣武将亲授学问,不会比在京城的生存环境更恶劣。

倘若他足够争气,以最显赫的战功归京,将是大邺史上最闪耀的帝王,文韬武略,无人能出其右。

顺帝敢这样设想了,宋青乔便一直顺着这样的路线成长起来了,事实证明,他没有辜负顺帝的百般筹谋。

在这许多设想的背后,始终替顺帝执行这样一个逆天计划的人,就是顾沧恒。

当年,正是只有五岁的他,亲手抱起襁褓中的孩童,将他送到了与魏家一墙之隔的宋家,从此,天之骄子成为宋青乔,开始跋涉历练的一生。

魏浅禾怔怔听着宋青乔述说这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