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高级的政斗往往只需要最简单、粗暴的方法◎
慕姝话音落地, 紫宸殿上一瞬间,群臣有些呆愣,怔了两秒。
盛京的百姓们如今爱戴女帝, 甚至日日都在茶楼、酒楼、菜场、城门口等地方非常自发自觉、不遗余力地歌颂女帝, 这确实是事实。
真正受灾、解去灾情的浮水七郡恐怕感激激动之心只会更甚。
女帝说得没毛病。
但问题是,这样歌功颂德的话, 这样欣欣向荣的场景。
不该是他们这些臣子拿来巴结女帝说好话的吗?
女帝自己全说完了,他们说什么?
嗯……这是一群跑偏了重点的臣子。
虽然也有点女帝又不按套路出牌的惊讶,但已经习惯了的臣子们……
有那好事的, 实在憋不住好奇, 悄悄地抬起头,去瞟摄政王的面色。
可惜,站在摄政王身后的瞧不着。
只有站在摄政王另一边的能隐约看到点侧脸。
啧。
怕不是要被气疯了。
不过他们也没时间想太久, 只是在心中幸灾乐祸、权衡利弊了短暂的两秒。
这电光火石之间, 便是他们表态的时候了!
女帝那句“王爷听说了吗”, 摄政王还没有回应。
两秒之后, 紫宸殿上已经刷啦啦跪了一地, 约莫有三分之二的臣子, 就是剩下的那三分之一,见状也后知后觉地跪了下去。
“百姓们言之有理,陛下万岁万岁万岁万万岁!”
实在是很没有新意的大“合唱”。
“陛下是上苍认定的明主,百姓们都是实话实说。”
“在陛下的带领下,我大慕定会欣欣向荣、走向繁荣富强!”
“臣以为陛下所言有理,规矩就是用来打破的, 新政是要推行的, 什么东西都沿着老一套去做, 难道还能有进步?”
“臣也赞同陛下说的, 将这第一批的红薯交给浮水七郡去种、去留种。但是臣建议司农司需分派多位善于种植、对红薯品性了解的官员随同前去,指点七郡种植。”
大司农听到此话,当仁不让地应了下来,“帮助浮水七郡的百姓们种植红薯,司农司义不容辞。”
当然,也有臣子是铁血的摄政王党派,或是有什么把柄落在了摄政王手中,根本不可能背叛。
身为摄政王党羽,哪里有头头都站出来说话了,小弟们不出来张罗附和的道理?
因此,眼看着支持女帝的同僚们声势愈发高涨,终于有臣子硬着头皮站了出来。
“陛下一心为了受灾的浮水七郡,相信浮水七郡的百姓们都会为此感念、记在心里。可是红薯毕竟才是第一次收获,便算是大司农所言句句属实,但浮水七郡中最近的潦原郡离我盛京也有五百余里路,万一红薯适合在盛京种植,却不适合浮水七郡的地形气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