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臣颇有些好奇惊讶地向大司农望去。
因为在往常,大司农在朝堂之上就像个隐形人似的,几乎不会多嘴。
不过也只要稍微一想,就能明白过来。
联合对方前些日子在朝上请女帝和国师莅临司农司,昨天听说陛下真的去了。
并且他们都收到了从皇宫中送出来的名为“红薯”的吃食,大家便心里有数了。
啧,真是没想到。
竟是平日不显山不露水的大司农在女帝面前最先立下了功劳。
他们听着大司农侃侃而谈,准备找上机会附和吹捧或者挑刺找茬。
然后……
面色越听越严肃,眼神越听越震惊!
听到那个推测而来的亩产至少两千斤,全都惊呆了……
!!!
他们是在做梦吗?
大司农莫不是在说梦话?
亩产两千斤,那是什么概念?
要知道时下的江南沃土,每年向国库上交赋税与存粮最多的郡县,水稻的亩产量最多也就不到三百斤。
那已经是风调雨顺的丰年、最肥沃适宜的土壤、经验丰富的农民,天时地利人和,才能达到的产量。
结果,大司农说,他新发现的这个红薯种子居然亩产两千斤!
“大司农,在朝堂之上,关乎这等民生的大事,可不能说大话!”吏部侍郎几乎脱口而出了这句质疑。
尽管他知道孙沥敢这么说,就证明了他试验种植的红薯就是有这么高的产量!
但,也太不可思议了吧!
慕姝心情有些愉悦地欣赏着群臣或是讶异或是质疑或是惊喜的面色。
手指轻敲着龙椅,等待孙沥继续解释,等群臣消化这个喜讯。
其实,这还是孙沥往保守了报的。
事实上,这事证明起来再简单不过。
毕竟,司农司试验种植都有记录在册,昨天在司农司的所有侍卫、宫人都是人证。
即便再难以置信,群臣也不觉得女帝会耗费这么大的精力配合大司农演这么一出戏。
那……便是事实。
于是……机灵的臣子在听说昨天居然是女帝最先发现了红薯的果实后,已经面上堆满了笑意地跪地高呼:“这是我大慕明主降世,上苍降下的又一福泽啊!”
“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慕姝:“……”
倒是也不必。
她看了眼同样深以为然的大司农,清冷的语调盈了笑意:“这一切都是孙爱卿的功劳。”
“那红薯在司农司种了几个月了,莫不成朕不过去,那红薯就不存在了?”
当场被打脸的大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