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页

宋尧:“……”

他的语气颇有些咬牙切齿:“慕姝,你每天都在想什么?”

“我说了,我不是那样的人!”

“我是因为帮你才……”

慕姝拍在他肩膀上的手用力了一些,笑眯眯地道:“我懂,我都知道的。”

祭天仪式圆满结束。

在祭天之前,盛京就持续了一段时间的风声与流言不仅没有结束,反而更“甚嚣尘上”了。

因为,在祭天之前尚且不确定的、众人的猜测,女帝是否是个明主。

在祭天之后,完全没有了异议!

祥云彩照,天降甘霖,盛京灾情迎刃而解!

女帝是上苍认可的明主!

这些日子,盛京的人们多了个习惯、爱好。

那就是空闲之时,随处找一酒楼、集市、菜场、茶舍……

从达官贵人光顾的雅舍至平民百姓皆可踏足的大街小巷、吃食店铺……

都支了台子。

这并不是官府要求的,是商家自愿甚至是百姓们自发建成的。

因为去参加祭天的人实在太多了。

足足有三万个人啊!

仅仅向认识的街坊邻居、窜门亲友叙说当日盛况,已经完全满足不了当日震撼以及现在灾情缓解后,他们无比旺盛的倾诉欲了!

这些台子,就是效仿以往说书人建的。

只是这回站在这些台子上的主角不止是说书人,是书生、是商户、是农民、是手艺人、是账房先生、是民间有声望的夫子、是所有人都在他那儿买肉的屠夫、是蒙着面纱的女子……

是当日参与了祭天的所有人民代表们!

这三万人,本就是民众一一推举而出。

在民间已经相当于是意见领袖了。

意见领袖说的话,往往甚至比起家人、亲友、关系亲近之人说的分量更大、更容易让人相信。

那些台子,就是这些意见领袖们,宣扬自己当日所见的场所。

随处可见的台子,随处可见的人民代表们。

有时候,你随便走进一家酒楼,就坐在大堂喝茶。

是完全不会发现这台子上少了人影的。

甚至会同一时间冲上许多个人影,在上面打着配合。

七嘴八舌、互为补充,力求清楚、明晰、准确地向那些没能参见祭天仪式的人们描述清楚当日场景。

因为,真的是大家一生中见过的最大的场面,最震撼的场面,也是最光荣的场面!

如果有人在上面说得不对,或者你觉得他说得不好,立马就会跳上去一个人补充描述!

还别说,这场面真是震撼极了。

尤其是,你可能早上去菜场看的是屠夫挥舞着大刀语气激动。

中午去吃茶是在一间酒楼看到书生文质彬彬、文采斐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