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武将是没有你们文官厉害,一个个守在京师高枕无忧,动动嘴皮子就说出花来,就算周国现在没有开战,可人家那十万大军是放那儿好看?而且我得到情报,可不止十万大军,周国边境其他城池的兵马还在往边境赶。我们现在不做准备,真等人家打进家门了再反击?”
……
慕姝从来没想过,古代皇帝上朝,这些臣子的威力这么强?
连文官都嗓门这么大,武官要不是身边人拦着一副就要冲上去动手的样子。
不过,到这儿也都还算正常。
虽然有些夸张,但电视上也是这么演的。
面对战争,一个国家,总是有主战派和主和派。
一般来说,武将血气方刚,四肢发达都想打仗。
文官则多有反对,作为拿笔杆子负责动脑内政的,会更倾向安稳和平,只要不是必要都不想打仗,尤其是管钱的。
在现在,周国还没正式开战,只是耀武扬威的情况下,有人如临大敌,有人抱着侥幸,其实都可以理解。
慕姝自己,其实也被说得有些摇摆。
因为她初来乍到,并不清楚情况。
要不要发动战争,是不是合适的时机,国内有没有发动战争的必要和基础,不是她听了这几句就可以判断的。
当然,慕姝有点想哭。
哪怕是了解了全部情况,她又哪里能判断出来。
只是,朝堂之上仍是争论不休,却是更为白热化了。
文官们面目冷峭,从要不要准备战争转化为了尖锐的质疑:“口口声声说要打仗,你们倒是谁有必胜把握,主动请缨挂帅出征,扬我国威?”
慕姝双目炯炯地看着这个发言的文官,好家伙。
电视剧里,这台词,不是应该给她念?
不过,她也有些期待地准备观察一下主动请缨的武将,一般来说,敢于在这种场合站出来的就算不是绝世将领,但也一定是朝中武将的中流砥柱了。
然后,她等了一秒,两秒,三分钟……
争得脸红脖子粗的武将们,集体失声了?他们虎目圆睁,仿佛受到了羞辱,却梗着脖子说不出话。
满殿,难得的安静。
慕姝有些不解,有些不安。
她在脑子里自动回放了刚刚文官说的那句话。
从刚刚坐上龙椅之后,只说了一句“众爱卿平身”之后再没开口的女帝,清冷的声音带着股奇妙的镇定人心的意味,“打仗,谁能有必胜的把握?”
对吧?
谁被扣上了这么大的帽子,还敢站出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