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和米线一起下锅,煮上一小会儿,入了味立刻就上桌。
吃米线就得吃一个刚煮好的滚烫,按正宗的做法是每个小铜锅出一碗,但今天人多,时筠就拿了个稍大的铜锅,先煮出来的分给已经到了的几人。
因为是普通聚餐,也没规定时间,食材都是备好的,后面到的人干脆就直接自己动手了。
彭立来得早,是最先吃上的一批人。
米线不少地方都有,他也吃过许多,各种汤底配料的五花八门,但这小锅米线在里面也算得上特别。
端上来的时候离得老远,就闻到了诱人的香味,米线被煮得表面都蘸了红色,夹起来滑溜溜的,加上木耳丝等。
里面各种调料放得多,但味道并不杂乱,反而很是奇妙。
一口下去,咸酸辣几种味道直冲天灵盖。
辣味不似川渝地区的麻辣,并不呛人,反而和酸味搭配起来显得和谐醇正,尤其时筠的厨师朋友寄来的的酸辣子里除了小米辣,还有韭菜花和干巴菌,一起腌过之后才成了这糟辣子。
吃起来酸爽中还有股清香,米线入口软软滑滑的,嚼起来却还有些韧劲,其间夹着木耳丝豆芽等,又是脆脆的口感,吃起来特别上瘾。
第二口他夹到了块肉末,因为肉末很新鲜,是直接下锅煮的,血水还锁在里面,所以吃起来半点没腥味,反而特别鲜。
而且这肉末剁得碎,但时筠下锅并没有直接搅开,不少都结成小块,不是散在碗里,所以能很明显吃出肉末的口感味道来,一口下去特别满足。
“这大冬天就得来一碗热乎乎的,特别是晚上,尤其是酸酸辣辣的,吃完我都出了一身汗。”
杨莹莹埋着头唏哩呼噜吃完大半碗,然后抬起头来感叹了一句,才摸摸肚子珍惜地慢慢继续吃了。
她以前还能天天跟着时筠蹭吃蹭喝,但前一阵子时筠太忙了,除了拍视频的时候,也就是在在云间里,根本没空在家做饭。
杨莹莹又不好去在云间跟客人抢座位,所以现在碰上时筠动手,她都吃得很珍惜。
时筠则是一边吃,一边盘算着拿点什么这边的特产,寄给那位滇南的朋友。
还没等她计划好,就接到了电话。
桌那边的彭立听着是卫则,时筠回来后他就问了下什么事。
“说是这次回来会带上些师弟师妹,应该也是彭厨你认识的人吧。”
彭立听到之后点了点头,然后就有些若有所思的样子。
等大家都吃完热气腾腾、酸辣诱人的小锅米线,还帮着一起洗好碗准备回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