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村里的人都是靠山吃山,溪里的鱼和蚬子,竹林里的笋子,雨后的菌菇,他们对能找到收获的地点烂熟于心。
那时候时筠和杨莹莹还在剧组,杨奶奶跟着孙女学会了拍照,上山捡菌子的时候也拍了照片发过来。
时筠看到之后,立刻就托她从一起上山的人手里又收了不少菌子,全部都晒干储存起来了。
这羊肚菌就是其中之一,羊肚菌可是好东西,它不像一般菌菇长得圆润光滑,伞盖上有很多纵横沟壑,看起来就像是羊肚一般,所以才得了这个名字。
羊肚菌不但珍贵,而且每年生长季节极短,更别说这还是野生的。
也是因为当时云溪山还没正式开放,加上杨奶奶在村里认识的人多,才能收回来一大袋。
要是放在现在游客多了,随便在路边摆摊都能卖完,价格也说不定得涨上一大截。
其实现在部分简单的菜肴,时筠已经全部交给时振远来负责了。
但既然孟杨要求主厨出手,他毕竟是店里的长期客人,时筠也就都亲自动手了。
煎豆腐要想容易定型,煎得漂亮且不容易碎,在选豆腐这一步就得注意,一定要用老豆腐,而且得要切厚片,这样吸收的汤汁才多。
锅里油烧热后调到小火,时筠还下了点盐,这样后面煎的时候不容易粘锅,出来的豆腐也好看。
把切好的豆腐平铺再锅底,有铲子微微推动,两面都煎到金黄后,再夹出来备用。
羊肚菌和香菇洗干净泡开,菌菇在水里舒展开,留下的水也变成了淡黄色,这水可一定得留着,待会儿还有用。
开火放入少量油,时筠先下了葱姜,然后是肉片,还有切成片的羊肚菌和香菇也放下去,加上调料。
炒出香味后,把羊肚菌倒进砂锅里,然后就可以把煎豆腐码在上面了,这时候时筠拿起之前留下的泡菌菇的水,倒锅里没过豆腐。
接下来就是盖上盖子焖了,趁这一会儿时间,时筠又去把孟杨点的油焖笋做了,再加上冬瓜蚬子汤,就齐活了。
菜上桌后,孟杨没着急吃,而是先观察了一番,毕竟他不同于普通食客,要给出推荐,这卖相也是很重要的。
豆腐煲里的豆腐形状完整,上面撒了一点葱花和青椒,盛在砂锅里,上桌时还咕嘟咕嘟冒着泡,让人一看就觉得味道不错。
油焖笋浓油赤酱,虽然切笋快不难,但要切得均匀,大小既不能不便于下嘴和入味,又不能切成笋丁,失了一口下去满足的质感。
这道油焖笋从卖相上就挑不出什么毛病。
冬瓜蚬子汤看着也清爽。
除了卖相,香味更是还没上桌时,孟杨就闻到了。
在他这儿,色和香是都过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