蚬子是时振远下午跟时筠一起酿完酒之后,去河边摸回来的。
云溪山上有不少河流小溪,春天水一暖和起来,河底石头中间就会有许多蚬子,时筠小时候也经常去河里捞。
“那就要个辣炒蚬子,再来个菜单上的话梅排骨,再来个上汤豆苗,就要这些。”
郑家夫妻点好菜之后,时筠让沈兰看着客人,自己去了厨房。
下午蚬子被带回来之后,时筠就把它们放在盆里,又在水里加了油和盐,现在泥沙已经吐的差不多干净了。
她又仔细清洗了一遍,处理过程中调动些微灵气,将蚬子里残余的细小泥沙又清了一遍。
处理好蚬子,她先把最费时间的话梅排骨做好焖上。
豆苗不能煮太久,做起来快得很,蚬子这类河鲜海鲜,也都讲究一个猛火快炒。
焖排骨这段时间足够她做上两个菜了。
上汤其实和清蒸白灼一样,也可以算是一种菜式总体的做法了。
除了豆苗,还能做上汤菠菜、上汤娃娃草,甚至上汤时蔬,大部分绿叶菜都能用这个做法。
时筠拿出皮蛋和火腿切碎,起锅先煎了个蛋,半熟的时候加上皮蛋火腿碎,还有姜片,一起炒香炒散。
然后倒开水进去,水一进锅就不断翻滚沸腾,变成了奶白色,这时候把豆苗放进去烫熟就好,出锅前加盐调味。
炒蚬子也很快,葱姜蒜炝锅,然后下辣椒和时筠调好的酱汁,炒出香味之后加一点儿淀粉水,然后迅速倒下蚬子,大火爆炒几下,蚬子就开了壳,露出里面肥美的蚬子肉来。
最后撒上一把葱段,辣炒蚬子就能出锅了。
时振远把两道菜端上桌,香味交杂在一起,郑家夫妻俩对视一眼,都感觉肚子咕咕叫了起来。
拿起筷子,郑爸爸夹了个蚬子,蚬子已经被炒得开了口,壳里还余留着一些汤汁,一吸就和蚬肉一起进了嘴里。
舌头先品尝到汤汁的味道,辣辣的,带着蚬子的鲜香。
蚬子肉嫩滑有嚼劲,里面半点泥沙都没有,处理得很干净,辣味和酱料的味道刚好去掉了那点水腥味,但又不会掩盖了蚬子本身的鲜美。
这蚬子一吃起来就停不下,连续嗦了一小堆壳,郑爸爸才堪堪停下。
郑妈妈则是一眼看到鲜亮的的豆苗,先夹了一筷子。
豆苗口感脆嫩,汤底非常鲜美,这种鲜美和蚬子又不同,带点山林间的清新,浓香四溢。
“好,这才是最新鲜的味道,今儿是来对了!”
郑爸爸不住点头,他原先只是被方大师的字吸引,没想到还发现了个宝藏。
接下来的话梅排骨同样也让他们惊艳,三道菜都被吃得干干净净,就连辣炒蚬子的汁儿都要了米饭拌着吃完了,上汤豆苗的汤底也都喝得干干净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