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强调需要“真实作答”的测试里执意说谎,本身就是一种无意识的自我暴露。
也许ta是一个被社会期望压得苦不堪言的人, 哪怕是做一个毫无影响的测试题, ta也要迎合大众心中的期待;
或许, ta拥有极强的防御机制,无法向不知底细的人袒露真实的自己;
又或许, 有些人不觉得自己在说谎, 在ta的想象中, 自己就应该是这样的,于是斩钉截铁地选择了“理想的自己会选择的选项”;
再或许,是像他一样——
在摸索这个测试背后的真实意图,拿错误的选项,检验一下它的机制。
这个测试,本来“不该存在”。
得出这个答案过分轻松了。
在二人分开前,纪明纱居然下意识回头看了他一眼——只能说明,她对这个环节很陌生。
但是,她先前一定“入营”过。
原因很简单,虞灼心里门儿清:倘若不是因为“入营”更令她觉得难以忍受,她绝不会考虑走“评估”的路子。
由此,可以轻松得出结果:她上一轮来这里,大概率并没有“测试”这个环节。
那么,为什么会突然多出来一个测试的环节?
有什么其他的“因素”介入,导致了情况的异变?
只是因着来的日期不一样了吗?
他没有答题,反倒发问道:“这个测试是所有夫妻都要做的吗?”
如果光幕说“是”,那他就要搬出“我有一个朋友不是这么说的”,来诈它一诈了。
但是,它竟然出人意料地坦诚道:“并非每个夫妻都要接受测试,周洋先生,确实有一些特殊的原因,才为您安排了这个额外的环节。
“但是,这也属于测试的一部分,为保证测试准确,恕我们暂时不能告知具体的原因。”
哦,有意思。
虞灼吹了声口哨。
又试探了几句,他果断地放弃了追问。
这个世界的“系统”很是严谨,算法水平远超他的原世界,几乎堵死了一切能钻空子的路子。
虽然也只是“几乎”,想还是能想出来几个法子的,但没必要做收益这么低的事。
那么,只能猜了。
指尖敲了敲椅子的侧边,发出清脆的敲击声。
测试题刚过十道,他便意识到——
题目的主体,突然变化了。
如果说,前十道题还在意思意思遮掩自己的真实目的,用“您和配偶”开头,十道之后,问题就变成了统一的“您……”。
您对什么更加恐惧?
您是否认为,忍耐有时候是必须的,尽管它可能难以承受?
您是否愿意牺牲一部分的生活品质,好换取生活的稳定?
这套题的真实目的,大概率不是如它说的那样,是为了“促进夫妻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