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主。”
听到声音,时聆侧首瞧去,只见老人身着深色僧服,手执佛珠,正和蔼地看着她。
住持捻着佛珠,笑道:“老衲见施主有缘,不如再此留宿几日?”
时聆不解,她为山鬼,何来有缘?
她本想拒绝,但不知为何,说出口的话却变成了“嗯”。
于是住持带着她穿过长廊来到后院,远远望见四位沙弥正蹲在地上浣衣。
年岁最大的沙弥不过才十四五岁,有两位沙弥相貌相似,年纪也差不多大,约莫十岁不到,还有一位小沙弥,看上去不过五六岁的样子。
视线落在那两位相似的小沙弥上,时聆奇道:“此为孪子?”
住持点头,眼中是藏不住的慈爱:“不错,二人名知心和如常,牙尖者为知心,眉间有痣者为如常。”
这几位沙弥年岁都不大,时聆疑惑:“这么小便出家?”
闻见动静,小沙弥们纷纷探头,知心更是咧嘴傻笑,热情地向她招着手。
时聆回以一笑。
住持指指他手下的木盆,知心努嘴继续浣衣,但没过多久,他又悄悄抬眼去偷看住持,视线相撞,他立马低头。
“这里的孩子都是无家可归之人,或是父母早亡,或是身染重疾被扔在寺前,亦或是从战乱中出逃。”
“战乱?”时聆听到这两个字,忍不住蹙眉,“可是襄城之乱?”
住持颇为诧异:“莫非,施主也是自襄城而来?”
想到襄城的惨烈,时聆垂眼敛去神色:“略有耳闻。”
住持遥指最小的沙弥,话语中带着怜惜:“这孩子竟能从襄城逃出来,浑身是血地爬到寺前,着实是令人吃惊,可怜他小小年纪,就要遭这般罪。”
时聆顺着他指的方向瞧去,那小沙弥躲在最角落,安安静静地洗着缦衣,似是察觉到她的目光,他抿紧唇,略微抬眼,怯生生地望着她。
时聆迟疑道:“他是……”
“老衲予他法号传明。”住持望着远方,语气平静,“以一灯传诸灯,终至万灯皆明。”
“愿他生念永存,直至诸世共生。”
…
“叩叩——”
屋外传来轻微的声响,时聆回过神来,走至门边悄声问:“谁?”
“是我,小十,我给你送吃的来了。”知心贴在门缝边,压着嗓子道,“这门锁了,我开不开呀。”
时聆随手扒了扒门:“你没去拿锁匙吗?”
“我…我只想着要给你送吃的,忘记拿了。”知心头抵着门,拼命往门缝里塞馒头,恨不得整个人都挤进来,“再说,观南师兄不让我过来,若是被他抓住,肯定又要说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