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砰——”
耳边传来拳头入肉的闷声。
刘光春被一道猛烈的冲力带着跌倒在地。
等他回过神来时,才发现体育老师不知何时松开了手。而丁黎,正拖着那只骨折的手,一下又一下继续砸着。
“当时我们根本不敢再去拦丁黎。”
时至今日,再度回想起那天的场面,刘光春依旧心有余悸。
“他打人是下了死手的。最后,我们只能把挨打的几个同学带走,他才收手。”
当时的丁黎给刘光春留下了太过深刻的印象。后来看见网上对丁黎的评价,他一直在想,那些人说的真的是丁黎吗?
那个孩子原本善良,是因为父母的原因才造就了后面的悲剧?
“刘老师,我看过网上关于丁黎的评价,很多人都觉得丁黎本性不坏。可听你刚才的话,好像并不是这样?”
刘光春摆手:“他坏不坏的我不清楚,一个人的好坏也没办法从单一方面评定。只是我当年接触的丁黎,和后来网上所说的转校后的他,性格上似乎有所差异。可能是因为他父母后来回来接他了吧……”
身为老师,他见过很多这样的学生。和父母分开时乖张狠戾,一旦重新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就会收起脾气。
“我想,他转校后性格之所以转变,也是因为那段时间感受过家的温暖。”
一个人从失去,再得到,最后再次失去。别说是青春期的学生,哪怕是成年人,也很难接受。
刘光春觉得,或许丁黎骨子里就有压抑着的狠戾血脉,只是后来他短暂的被温暖,又再次受到伤害,那些曾经压抑着的负面情绪,才导致他做出过激的反应。
只不过……先后时隔半年后的再次杀人,似乎单纯用“过激”两个字,有些牵强。
刘光春短暂愣神。
或许是身为老师的职业特性,许婠觉得刘光春这句话表达得过于委婉。显然,他的表情,比话语更诚实。
“您说得有道理。”
她没有揭穿他的心口不一。顿了顿,又说:“您刚才说丁黎性格很孤僻,是因为他和同学打架的原因?”
“不算是吧。”刘光春回忆起当时的丁黎,“这孩子其实有点不善言辞。用大人的话说,就是情商不高。”
刘光春记得有一次,课代表跟他告状,说丁黎故意不交作业。
然而实际情况是,当时他布置的作业需要去校外买一本习题册。丁黎那时候的家庭条件不好,据说他父母从不给家里打钱。买不起习题册,丁黎不会找理由。只是在课代表让他交作业时,冷冷地回了句“不交”。
后来他把丁黎叫到办公室谈话,多问了几句才知道,他不是不交,是没有。
“没有习题册,怎么交?”
那时候的丁黎一脸认真地看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