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白的案子没有归余时年所在的队负责。接手案子的,是另一片区对人口拐卖案十分有经验的队长。
案子原本没到立案时间,但因着余时年和许婠反应迅速的发现线索,很快确定了案件的性质。
余时年描述情况的时候,跟负责苏白案子的队长李博宁接触过,对方刚好也在负责立德中学上一起学生失踪案。
“我不知道你之前有没有听苏白提过这件事。失踪的女生是初一生,是在放学途中不见的。平时学习成绩不错,和父母同学也没有什么矛盾。跟苏白一样,对方也是在进了人烟稀少的巷子后,突然不见的。不过她没有苏白幸运,那个地方,不仅没有公共监控,也没有找到私人监控,对方消失时,更没有留下任何线索……”
余时年问:“除了这个女生和苏白,还有类似的案件?”
“有。”李博宁点头,“不过不能完全肯定是同一种情况。经过初步排查,失踪者的年龄,失踪地,以及失踪者的个人情况差不多的,目前能基本确定是相似情况的,不到五起。”
两年,五起……
余时年明白李博宁的弦外之音。
每年各地的失踪拐卖案不知几何,找回的概率却少之又少。
他迎上李博宁的目光:“我这个人有个特点,从不在事情还没结果前认输。”
男人的目光锐利又坚定,李博宁突然生出自惭形秽的感觉。
余时年恍若未见,他面上没有半点因为李博宁未战先败的不悦,反倒诚心发问:“李队,我想知道,这五起失踪案,为什么会连你也找不到头绪?”
……
许婠没有和余时年一样进警局,她在车上等他。大概过了一个小时,才远远看见余时年从警局出来。
“情况怎么样?”
余时年打开车门坐下,许婠就赶忙问。话毕,才发现对方脸色不太好。
“有点棘手。”
李博宁的丧气不是没有原因,对方虽然在拐卖失踪案上颇有心得,但最近两年多以来,却碰上了几起棘手的案子。
很不巧,苏白的情况,恰好和这几起案子雷同。否则对方不会在时间和证据如此有利的情况下,依旧说出那样一番话——
“加上苏白,类似的情况刚好五起。失踪者都有几个特点,第一,和家人、同学没有矛盾,在校表现良好,甚至都被老师夸奖过热心助人之类的评语;第二,有在网上交友的习惯,不管是游戏还是单纯网聊交友,至少都表现过很明显的这方面的倾向;第三,失踪者的年龄不会太小,大多在十二三岁到十五六岁之间。
我不知道你有没有了解过常规的拐卖案。一般来说,拐卖案的罪犯更倾向年龄较小的孩子,一则是价格更高,二则被拐人对家人都记忆不多,也更好掌控。而十多岁的失踪者,被拐人则呈现出失踪者多为女孩儿的趋势。而且罪犯也更倾向警惕性低,体力相对较弱的受害者。而挑选这些人,即便有采取网聊的方式,但时限也不会太长。犯罪者,更偏向随机性。但这五起,却明显不是……”
李博宁叹了口气:“我刚才是不是没告诉你,立德中学那名初中女生消失前,也收到过网友的消息。跟苏白的情况一样,那名网友发完消息后,也注销了账号。更巧的是,对方消失的巷子,也是她回家常经过的必经地。那个人,不光用网络和这些孩子接触,甚至潜伏在他们身边,观察过他们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