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大关隘之内的庶民中招收工匠,学习制造各种铁质农具,再招收壮丁,利用煤渣制造蜂窝煤。
在庶民铁匠足够之时,方贵将会带人钻研新式兵器,然后暗中送往闻太师处。
反正他跟天道都撕破脸了,他只要注意着不要再被天道算计就好。
那这场在原著之中持续十多年的战争,能尽快结束就不要再多拖延一天。
不仅因为战争劳民伤财,只算算那几十万大军回归本家之后,能多种多少田地、增加多少工匠、新添多少人口,王洲的口水便止不住地要往外流。
不过如今一切都还早,需要时间慢慢酝酿,故而发出各项命令之后,王洲的日子就变得平淡下来。
几位才人在殿中为王洲执笔之事,朝歌群臣也从初见时的目瞪口呆,渐渐变得习以为常。
这日王洲结束理政,从文书房离开,结束汇报的比干却是跟了出来。
被侍驾官提醒,王洲驻足转身,“王叔随孤而出,可是有何要事?”
“并非要事,只是臣早有耳闻朝歌城外粮食增产,念及臣之封地,向来产粮不丰。”比干垂头,面上带着几分踌躇犹豫,“思来想去,仍是向大王求助来了。”
王洲迟疑地试探,“不知王叔希望孤如何相助?”
比干一脸期盼地问,“臣听闻同族子谧麾下最擅种植,可否容臣那几个不肖子,随他学习学习?”
“让兄弟们学好本事,管理封地,不错不错。”王洲脸上带笑,微微颔首。
“并非如此。”比干摇头,脸上带出几分羞赧,“若他们学得不好,自然是该回去守着那一亩三分地。若他们有些天赋,习得了本事,还请大王能给他们个差事当当。”
他轻声叹息,“一家子兄弟,全指着那一块封地过活,可并非长久之计。”
更何况,从大王这些时日的动作,比干看出来,大王似乎对诸侯封地有了别的想法。
只从朝歌与崇城的增产和新奇有用的农具,比干就确信,大势在大王。
不过从去年开春,大王仁爱有余,却失了威慑。幸有前些日子杨家之事,大大昭示了大王的威仪。
既已预见了未来,心中认为的短板也被补齐,比干索性直接投诚。
看子谧如今的状态,哪怕仍旧只是个公田管事,若真在外巧遇,朝中重臣又有谁不以礼相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