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暗叹口气:“皇玛嬷,若再封后,继后人选大约还是钮祜禄氏,但钮祜禄一族已经出了一个皇后,一门两皇后,何等煊赫,他们在前朝势头已经够强,这等煌煌盛宴,对谁也不好。”
“更何况,胤礽年岁愈发大起来,李光地他们都对胤礽赞不绝口,无论从哪方面看,都是合格的储君人选,若是再立中宫,中宫又有嫡子,这让胤礽如何自处,大清江山又将如何动荡不安。”
“你已经大了,既然你已经想清楚,我也不阻拦你。”太皇太后沉默片刻,同意了康熙的想法:“唯有一点。”太皇太后声音沧桑:“不论你如何行事,必不能坏了祖宗基业,不能乱了大清江山。”
“诺!”康熙眼含热泪,伏在太皇太后的膝盖上:“孙儿不孝,让您操心了。”
从慈宁宫里出来之后,康熙便迅速地将旨意传给了云珠,不仅是祭祀之人定了,过年的诸般事情,也由几人共同筹备。
收到这个消息的云珠,却全然没有康熙预想中的伤心与郁结,云珠曾经的再三推辞真的是出于真心,不是所谓的三辞三让。
她就是一个小小的嫔位,在宫中比她份位高的人多了去了,就不说高高在上的佟佳贵妃,就连同是嫔位的其他人,哪个不比她封嫔早,除了宜嫔,哪个又不比她资历深,康熙强硬地让云珠掌管宫权,是后宫实在无人能挑大梁的无奈之举,但这般行事,终究不合规矩。所谓名正才能言顺,凭着康熙的命令勉强执掌后宫,一年两年还好,时间长了必然有人会不服气,更别说钮祜禄氏和赫舍里氏的进宫虽然给了佟佳贵妃警告,但也打破了好不容易维持住的平衡。
这些宫事,云珠早便不想管着了。
当接到康熙的旨意,云珠得知自己能将手头的杂事交出大半,但又能有一定的话语权,保证永和宫不至于被欺辱了去,这简直是她梦寐以求的状况。
比起费力不讨好的管着这些事情,有时间多陪陪胤禛和胤祚不好吗?随着儿子一天天长大,云珠和儿子们能共处的时间也一天天的变少,等再大几岁,去了前头读书,那真是想陪都无法陪。
因此,云珠接到旨意后,半点犹豫也没有,第二日便带着对牌,账本去了景仁宫。
看着这熟悉却又陌生的宫殿,云珠心里感慨万千,她从这里搬出,又从这里接过宫权,没想到最终还是将宫权还到此处。
景仁宫里,钮祜禄妃和荣、惠、宜嫔继云珠之后,也赶到此处。
偌大的正殿里,只坐着这几人,显得宫殿格外空旷,佟佳贵妃高坐上手,脸色很是难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