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叨叨几句:
本文架空魏晋南北朝,那时候,选官用“察举制”(承汉朝制度),与改良后的九品中正制(魏文帝时创)。发展到后来,是文内多次提到的,世族势力强大,影响中正官考核人才,所凭准则仅限于门第出身,于是才有“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现象。
-
小知识(来自维基百科):若单纯以是否考试来论定是否为科举,汉代的察举制则是最早经考试选拔人才的。而科举仅是俗称,隋初建此制正式名称为贡举,与汉代别无二致。若以自由报考排除门阀限制,则是由唐代开始。
隋炀帝在大业年间增设“进士”和“明经”两项名目,为后世所沿袭,故一般认为隋朝是科举制的开端。
-
如果还有学生读者能坚持看到这里,可以稍微记一记“隋朝是科举制的开端”、“科举制度萌芽于南北朝,创始于隋,而确立于唐”这两句话,说不准你们考试会考到,hhh
(这文是架空,将科举萌芽的思想注入在了男女主身上)
第384章 第382章 丢脸至极
秦淮河的另一处岸边,扶潇心中对男女关系上思想不大开窍的女郎,此刻一目不错地盯着不远处等待她的情郎,眼中流光潋滟,风姿绰约地朝他疾步行走。
薄薄的夜雾之间,身形颀长的郎君一身官服已褪,着白色锦袍,高束玉冠,饰玉腰带,闲散优雅,高贵清冷,负着双手站地笔直。
扶萱美目一闪,心中砰砰地跳跃,心想着自己再度为美色所迷,加快步伐走了过去。
行至谢湛身前,扶萱紧紧看着他见之忘俗的面容,朝他飞去一记媚眼,用一侧肩头去碰蹭他的胳膊,做作地娇声:“哎呀,这是谁家郎君呀?能做我的情郎么?”
谢湛:“……”想一出是一出。
扶萱根本不再是扶潇心中那个不开窍的女郎,她聪慧,又在谢湛这处尝遍了情爱之间的酸甜苦辣,早精通男女相处之道。
她判断得出,这位清冷的郎君其实极为喜欢她偶尔故作矫情的小动作,她朝他撒娇,朝他心血来潮地演戏,这位郎君会软下冷淡的心肠,明知她的做作,还会配合她演。
可今日结果令她失望——
谢湛只朝她淡淡地“嗯”了一声,表现地冷静至极。
扶萱故作黏腻的表情一顿。
时常以不同的姿态和妆容出现在郎君身前,常带给他新鲜感,是扶萱一贯的坚持。今日出门前,她刻意梳妆,面点胭脂,眼角贴了与身上金绣金桂相配的金箔碎片,呈精巧的桂花状,不止如此,发钗与耳铛亦是相同的花朵。他往前曾评价过她的打扮:花草为饰,自然清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