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页

谢湛没听到回答,继而不悦地“嗯?”了一声。

这小小的一个字,透露出十足不耐,石清不敢隐瞒下去,实话道:“扶女郎今日是去了端王府,回去时,从端王府牵出了一匹骕骦马。”

闻言,谢湛自嘲一笑。

今日,眼看着她要走向他,扶潇朝她说了句话,她便喜笑颜开地跑了,还以为是去见什么了不得的玩意,原不过是得了一匹马而已。

呵,他在她那处,还比不得一匹马么?

脑中似又闪过一件事,谢湛走向浴室的脚步顿住,侧身问石清:“端王?可是原历阳郡那个端王?”

公子这可算想起是谁人了,石清极为严肃地点了点头。

※※※※※※※※※※※※※※※※※※※※

作家的话

为了大家有个概念,本文大梁的州、郡、县(架空了魏晋南北朝),类似于现在的省、市、区|县。一个王的封地,大概一两个市,可见不豪。

——

注 2:刺史领兵者,就是领兵的刺史。三国魏晋时,一州长官要么叫“刺史”,要么叫“州牧”(时期不同,叫法不同)。

还有不领兵的,叫“单车刺史”,一般比领兵的低一个品。

第47章 第063章 如人饮水

端王此王,对每一位谢家家主而言,皆可谓不容忽视。

皆因,端王与谢家有着世仇。

先帝时期,太宁八年,谢家曾出了一个叛逆之徒——谢湛的叔祖父谢真。谢真对皇帝不满,手中又握重权,便意图篡位,取皇帝而代之。起事地点,便是京都近郊不远处,彼时陈恬祖父陈承所在封地,历阳郡。

此叛乱期间,陈承坚守历阳郡,但历阳郡遭谢真率领的叛军攻陷,陈承被收捕,并被谢真派人杀害。

当时陈恬之父,老端王陈藉,因为年幼而幸免于难。

也因此事,端王一脉人丁略薄。

而后,不谙真相的陈籍与谢家小辈们交好,直到陈籍成年,其母亲不得不告知他父亲去世的真相。再之后,陈籍曾有两次欲替父报仇,寻了谢湛叔祖父和祖父,皆被二人侥幸躲过。

谢家势大,叛乱被平复后,先帝不敢明面对抗,对谢真未有重罚,且劝说一心报仇的陈籍将仇恨作罢,陈籍不应。

无奈之下,先帝将陈籍封去了大梁边境,与大周相隔不远的建平郡。而后,才有建平郡被大周占领,端王接二连三丢了封地之事。

彼时,陈籍离建康城之前,曾信誓旦旦道:谢家之仇,端王子孙世代不忘,早晚会替祖先报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