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听张佑说道:“如今我朝与高丽商贸往来频繁,且明年开春之后,飞鸿长公主与高丽贤王将回京还朝,臣与众位鸿胪寺官员商议,认为最好有一位使臣即日启程前往高丽,不仅可以带队商贸,而且完成商贸后还可以亲自迎接飞鸿长公主还朝。”
皇帝点头,甚是赞同,他说道:“如此甚好,张大人的心中可有合适的人选?”
张佑唇角轻扬,说道:“回陛下,臣与众位鸿胪寺官员一致认为,韩清玄韩大人再合适不过。”
“韩大人年轻有为不说,更是昔日的状元,见多识广,定然对高丽有所了解,且韩大人诗名远扬,在高丽颇负盛名,此番由韩大人带队定能事半功倍!”
此言一出,满朝大臣的神色变得微妙至极,人人皆静观其变,等着皇帝的回应。
然而皇帝并未出言回应,只听立在众臣之首的太子开口说道:“张大人所言极是,只是韩大人刚回京,且出使高丽并非小事,事关两国友谊,还得从长计议才是,使臣的任命急不得。”
张佑说道:“正如太子殿下所言,事关两国友谊,出使高丽之人定然得是一位德才兼备,在大齐和高丽都颇负盛名之人,眼下朝臣之中没有比韩大人更为合适之人,这也是臣与鸿胪寺上下商量之后的一致看法。”
此时,大理寺少卿龚祁开口说道:“鸿胪寺的建议固然是为大齐着想,只是此事还得问问韩清玄大人意下如何,若是强人所难,事情反而会不尽人意。”
众人颔首,于是纷纷等待着皇帝和韩清玄的回应,一时间,朝堂之上的气氛愈发微妙。
须臾,高堂之上传来皇帝的嗓音:“韩清玄,你意下如何?”
韩清玄微微颔首,拱手拜道:“臣此番能够回京是陛下给予的恩典,如今能为陛下排忧,为大齐出使高丽更是臣的荣幸,此事臣全听陛下的安排差遣。”
皇帝微微颔首,不再言语,正当众人以为此事板上钉钉,韩清玄会再次离京之时,却听见耳边传来朝堂之上极为陌生的嗓音。
“陛下,关于此事,臣弟有话不得不说。”
众人定睛看去,发现不是旁人,正是韩清玄身旁的玉迟王。
皇帝也颇为意外,“但说无妨。”
只听玉迟王说道:“此次时疫来势汹汹,在玉门关时,臣弟目睹众多百姓因为时疫失去至亲,甚至失去自己的性命。那时候的玉门关可谓是满目凄凉凶险,是朝中众位大人从未见过的景象。”
“最初,郎中人手不足,且尚未找到药方之时,韩大人身先士卒,亲自熬药照顾病人,鼓励着病人战胜时疫。不仅如此,韩大人更是想尽办法应对此次时疫,若非他指挥得当,提议及时封锁玉门关,只怕时疫早已漫过玉门关,直抵中原各地,让更多的人因为时疫而失去所珍视之物。”
玉迟王抬头看向皇帝,语气真挚地继续说道:“临走前,玉门关百姓更是纷纷含泪感谢韩大人,韩大人于江山社稷有功,于百姓们有恩,百姓们更是期盼着韩大人此次回京能够得到应得的奖赏。臣弟以为朝廷若是不给予韩大人一个公正合理的待遇,只怕天下百姓都会为之惋惜,为朝廷的决定而失望,还请陛下三思!”
说罢,玉迟王拱手深深一鞠,满朝文武百官闻言无不震惊,此番话也只有玉迟王说出来才最为得体适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