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地确实不适合种植水稻,所以路君年另辟蹊径,用燕地三城的麦粒粟谷跟临城换来了稻米,自己都没舍得吃,全部运往了边境。
于是,在唐朴显回京后,两月一次的运粮货箱内,终于出现了白嫩的稻米。
-
士兵们吃了好几个月的粗粮,如今看到稻米白花花的颜色,宛如在干旱的沙漠中行走了数日后见到了泉水一般,纷纷围了上来。
很可惜的是,装着稻米的货箱并不多,但也足够让人振奋了。
谢砚知道这件事后,也去查看了那几箱稻米,又让人将运粮的小官抓了过来,问:“为什么就这几箱稻米?我是不是有说过,粟谷不足以果腹?”
小官赶忙解释道:“大人说这段时间临城的水稻收成都没有余多少,这已经是我们大人能够换到的最多的稻米了。”
“那你们大人还真是没什么能耐,连这点事都做不好。”谢砚讥言道。
小官急得跟谢砚表达他们大人有多么不容易,谢砚却没有心情听他絮絮叨叨地说话,威胁了几句后,才将人放了回去。
钟译和在一旁听着,小官走后,他说:“看那小官急的样子,看来燕地真的很难换到稻米了,如今有总比没有要好。”
谢砚手伸进稻米堆中感受了下久违的软糯感觉,说:“谁知道他是不是在推卸责任,不逼一逼他们,怎么知道能不能换到更多的稻米?”
玩够了米,谢砚才抽出手,说:“传令下去,今晚吃稻米,任何人都不能浪费一粒米,违者军法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