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仅是桓襄尊贵无比的身份,更是他开出了沉冤昭雪这一个让人无法拒绝的条件。
牢里的犯人大多数都是含冤入狱,一朝有望重获清白,自然不会放弃这个机会。
“所以你要不要带着你那些弟兄加入进来?”桓襄继续拉拢道。
“哼,没兴趣。”薛印三满不在乎道:“说实话,我们是故意闹事才进的监狱。这牢里环境虽不好,但管吃管住,总好过在外流浪饿肚子。”
“所以你是带头在采石场附近闹事的人?”鹤青难得插话道。
“我们闹事,也是为了活下去。”薛印三满脸无奈道:“我们几十个弟兄都是从南方一路逃难来的,没有正规户籍,无法在这里安身立命。与其一直饿着肚子,倒不如到这牢房里待着。”
“原来如此。”鹤青说话声不大,掩盖了失望的语气。原本想拉拢这些人,但他们并非亡命之徒,即便收入麾下也不够忠心。
“你们从南方来的。”桓襄抓住重点,继续说道:“之前陛下派平阳侯南下平定暴乱,如今看来情况不容乐观啊!”
“乐观个屁!”薛印三一听这话瞬间恼火:“今年大旱,南方闹饥荒。朝廷下放救济粮迟迟落不到我们手上,实在没有办法,我们只能去官府讨说法,最后落得个刁民叛乱的下场。”
“看来奉常县只是冰山一角。”
桓襄说罢,不由得回想起他在朝中建议设立官员考核制度,不仅对朝中大臣进行监督,更要落实到位,九品小官也不能落下。
谁料他这建议一出就被宋枝涯驳回了,说是浪费人力物力,只会冗官冗费,这件事之后就不了了之了。
如今弊端显现,连一个京郊县城的一个县令都如此大胆,更别说其他地方的官员官官相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