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旻朝废除了贱籍,苏州、杭州的昆曲名角儿受人追捧,自身虽无权势,但背后多少有两个金主,一般人还真不一定能请得来。

韩令启自中了秀才后常去苏州、杭州参加诗会、文会,又是个爱听戏的,便趁机跟林青瑜感慨来:“说起来,昆曲名角儿还是苏州多一些,只说这青衣,唱得出彩的便有好几个,张蝶衣比起他们还算不得最好,便是这《千里送京娘》他便没有仙音班滕谷音唱得好。”

林青瑜听完果然来了兴趣,好奇问道:“那张蝶衣最拿手的是哪一出戏?”

韩令启回她道:“若说张蝶衣哪出戏唱得最好,那定然是《紫钗记》,听说明日便有一出。”

林青瑜拍手笑道:“我只听绍兴府的班子唱过一回《紫钗记》,明日定要来听听张蝶衣唱得有多好!”

娱乐贫乏的大旻朝逼得林青瑜一个现代人说起昆曲来也是头头是道,唱腔吐音、身段动作,她如今都能说出个一二三来。

韩令和只在一边瞧着,他不常听戏,更不知晓苏州、杭州都有哪些名角儿,而五官明艳的小娘子却俨然是个戏迷,跟人聊起戏来一双桃花眼笑得波光潋滟。

戏台上响起锣鼓声,新的戏目开始,林青瑜跟韩令启都停了嘴,只安静听着。

韩令和对台上的名角儿全无兴趣,倒是觉得那听得入神的小娘子十分有意思,脑袋随着锣鼓的拍子轻轻晃动,红艳的唇开开和和,跟着台上咿咿呀呀地小声哼着。

韩令和无法想象这样的一位小娘子竟然精通格物机括!她大约与姑父一样,也是从现代穿越而来的,……真是一点也看不出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