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页

边上一位婶子打量齐念几眼,尊敬道:“你是京城来的夫子吧?夫子怕是不知道,前几年咱这儿可不是这副模样,穷得哟,连饭都吃不上!”

可不止是吃不上饭,好些人家走投无路,卖儿卖女的都多了去了。家里吃饭的嘴多,地里收成不好,来钱的活儿也少,除了卖孩子换米吃,一大家子很难有活路。

这个齐念倒是能想象,若是百姓都吃得饱饭,这地方也不会沦为流放之地了。

“还是多亏了小宋老板和孙县令,给我们泞阳县修路,让我们去换粮种!”

“要说修路,咱县里的富贵老爷们也有功劳哩!”边上有人有不同意见,打断那位婶子补充一句。

这说得齐念更好奇了,历来只见富商压榨百姓的,怎的泞阳县百姓还感激着富商?

“哎对对对,你瞧我这记性!”婶子显然是宋清的“迷婶”,并没有详细唠唠富商老爷的欲望,对宋清的事迹更有倾诉欲,竖着大拇指道:“小宋老板的粮种啊,是这个!现在咱县里家家户户都吃得起大米饭了!”

先前说话的汉子也高兴,瞅空儿道:“夫子瞧见小宋老板家的丫头没?当年沈夫子要在衙门教学生,小丫头还不会走路,小宋老板教县里人种地的时候,都是背着小丫头去的!”

“那可不!”另外一位婶子听到这里,终于忍不住插嘴,“有一回小丫头的奶洒了,中午饿得直哭,那可怜的哟!还好我大孙子还没断奶,我儿媳妇儿给小宋老板家丫头喂了奶哩!”

这话一出,周围没听过这事儿的百姓,纷纷围着这位婶子问东问西,对漏掉的小宋老板事迹表现出浓厚的兴趣,问完又是一片感慨。

一时间没人搭理齐念了,齐念一转身,又凑到几位夫子身边,倒豆子一样将刚打听到的消息一股脑儿说出来了。

几位夫子对夫夫俩如何敬佩暂且不表,且说宋清这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