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页

剩下还有五六十名女儿小哥儿,消息送到了家里却没人来接,孙淑一便都安排在县衙的东花厅,和之前被曹福仁迫害了的十几名孩子住一块儿。实在住不下了就往她的正堂住过去,左右正堂只有他们家三口人和几个洒扫,挤挤就是了。

她娘在这边也没有认识的,闲着没事儿还能教这些苦命孩子一些绣活儿,唠唠京城的八卦和是是非非,开解开解人;有时候也能听到些乡里的家长里短。

迁居的事情倒是简单,泞阳县外城没什么人家,衙门只需出点银钱,就能招到县里或是附近几个村镇的汉子来盖房。

因着犯了事儿的现在都在大牢里,只剩下老人孩子了,一户人家也住不了多宽的房,清一色的品字形格局:两间房加灶房。其实要不是位置偏,还是比县上一些人家住得宽敞多了。

一县年富力强的汉子,不到一月时间就把房全建起来了,甚至多建了不少闲置着。两排屋子排列得整整齐齐的,还都在城外挖了沼气池,看起来还是有几分气派在的。

这几日汉子们又拿了工钱,成群结队往石岩镇去帮着忙搬迁事宜。

石岩镇是耕地少,但也不代表没有地,不过收成不好,只有老人捡着种罢了。趁这次机会,尽管离收成还有几天,都一并收了粮食送去县里的新家。

好在老人们都是走惯了这边的山路的,没什么大问题,瞧着身子骨不算康健,倒是比来搬迁的汉子们走得稳当;小孩子骨头软,时不时摔一跤也没大碍。到目前为止,搬迁的事儿也算顺畅。

这些都不归宋清管,他正在菜地里摘菜呢。

现在两大块菜地里都绿油油的,只在一角看得见红红紫紫的颜色,是刚熟透了的西红柿和茄子。

西红柿已然取代糖成了沈之洲的心头好,特别是生吃最得他心意。每日吃早食之前要吃一个,去县里路过菜地时还要拿个布袋子装上几个带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