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页

“大人言重了。”宋清摆摆手,解释道,“我想着不若将西花厅改成个学堂。”

“学堂?”孙淑一松了一口气,还好是虚惊一场,“可是沈夫郎想收学生?那没问题,不若我先给先生置办个宅子?”还是担心种种福利留不住宋清,遂试探道。

宋清摇摇头,示意不用为两人费心,“我俩在村里住习惯了,原先也有打算过个个把月就回村建房,不过是正赶上罢了。”

“学堂也不是给我夫郎建的,他暂时还不打算教学生。”宋清接着道。沈之洲虽然才学出众,毕竟没有功名在身,而且他自己还是个小孩儿,教什么学生?

“石岩镇这事儿,参与其中的人家恐怕也有半数以上。建个学堂,让八岁以下的孩子都去上学,我亲自教。那些犯了事儿的,该死就死,该服役的就送去修路。剩下的老人也迁走吧,这儿实在不适合居住了。”

拐卖人口这事若是严查,肯定不止那四十几个汉子获罪,他们的孩子日后肯定是与科举这条路无缘了,只怕做什么都会受到掣肘。

既然如此,便都跟着他学种地吧。至于只要八岁以下的,也是怕再大了受父辈的影响大,他没时间耗费心血重塑他们。

青壮年和小孩子一走,老人留在石岩镇只有等死的份儿,迁去县城附近替官府看看田地也好。

想着之后不仅要忙建房子的事儿,还要召集农户把桑田麻田开垦起来,饶是宋清也觉得有些忙不过来了。

对了,他还得琢磨琢磨把炮仗改成炸药,用来开山正好;还有石岩镇方圆几十里的石灰岩,既要烧制成石灰,也要制成水泥石沙;要粉碎石灰石,还得研究研究粉碎机,然后运输车、搅拌机

可以了可以了,专是想想已经感觉头顶凉飕飕的了。不过他只负责出技术,干苦力可以招工,最苦的还是孙淑一,她还要出钱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