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页

村里再孝顺的儿郎也没有守孝三年的,最多三个月就是了,更何况是嫁出去就是别人家的小哥儿?这要是三年过去可就是老哥儿、不好说亲了!

这些婶子们忍不到回家,开始相互咬耳朵。也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有人声音大得院子里的几人也听得一清二楚。

“阿洲这孩子我看着长大的,打小真就又聪明又乖巧!”这是刘婶子,就住在沈家斜对门。

“可不是?我记得刚来我婆家的时候,这孩子小嘴可甜了,见了我一口一个姐姐地叫!”沈家正对门的张升媳妇儿笑得爽朗,她男人是猎户,所以家里条件过得去,人也养得比一般妇人水润得多。

“谁还不知道沈氏啊?一肚子坏水,我就知道她没安好心,我呸!”这是沈家隔壁的王婶子,话说得颇有些落井下石的味道。

围在一起的几个妇人都知道王婶子跟沈氏有龃龉,这话不好接,互相笑笑又把注意力放回小院。

沈氏听了几个妇人的话,脸色一阵青一阵黑,难看得紧,一时说不出什么话。

宋清见对方语塞,清了清嗓子继续刚才的话题:“岳父是远近闻名的秀才,本身有旱田五亩、水田五亩,考过秀才后官府赏水田十亩,旱田十亩,按大平律法哥儿女子出嫁须有三亩水田、三亩旱田、十亩露田做嫁妆。”

大平律法:凡良田过二十者,其女及哥儿出嫁,须备水田三亩、旱田三亩,并露田十亩。

这律法执行不是很严,但村里嫁娶娘家给的嫁妆通常只有二亩旱地,要是遇上抠门的人家,那是一亩三分地都没有。

大平朝女子哥儿能有此优待,还是多亏了一位开国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