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页

这就是宋仁宗赵祯。

仁宗揉了揉眉心,脑子又开始剧烈疼痛起来,正当他准备休息片刻时,殿外跑进来一个小太监,又奉上了一份奏章。

他只好坐下来接着批阅奏折,打开那份新来的加急奏折,竟然是许久都没有上过奏表的范仲淹写的。他赏识范仲淹的才华,也认为他的庆历新政有很多可取之处,但现实并不允许他继续支持范仲淹进行改革。范仲淹在邓州无声无息,可能就是对他的一种抗议吧?

仁宗看着这份密折,不由得全身紧张僵直,微微立起上半身,等他看完,竟拍案而起,连连叫好,身旁的内侍晁安微微一动,便听见仁宗开心地说“晁安啊,没想到这范仲淹到了地方,虽然老病缠身,却还是壮志未改,他这份奏折,虽不能解旱情之急,却解了百姓冬寒之苦啊!”

“能为官家分忧,也是范大人的福气,范知州为官地方,自然要为百姓做实事。”

“朕是真的开心,你可知范仲淹为我献上了何等宝物?来来来,咱们一起出去看看。”

“是。”晁安虚扶着仁宗,与他一同去殿外看范仲淹手下带来的东西。

只见侍卫抬上来一只奇形怪状的炉子,又从箱子里取出一团团黑色带孔的东西放进炉子,点燃了大把松片扔进去,很快那又黑又硬的“石头”就泛红,升起了幽幽火焰。

仁宗皱眉,他也见过柴火燃烧,比这个火大多了,难道范仲淹在夸大其词?

侍卫看出了仁宗的犹疑,躬身行礼道“蜂窝煤不同于柴火,范大人已经试过,烧火做饭时,需要两块煤球,能使用一个时辰,封炉慢烧可以使用五个时辰,若是换作柴火,则需要五到六斤。这还不是石炭的最大,石炭燃烧所产生的热力比柴火更高,利于打铁铸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