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浮听到这句话, 震惊万分,刘夫子身为男子, 男权社会的既得利益者,竟然还能考虑到这样的问题。
梁文棋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立刻站起来说“当然是因为女子会出嫁,到时候就是夫家的人,而男子继承家业,自然要负担更多的赡养责任。”
萧照云也站起来说“自古如此,天经地义,循旧例耳。”
其他人也纷纷附和,又说了几个自己孝顺父母的例子,似是认为平常端茶送水、捶肩捏背、宽慰父母、分担管家之事就已经是最大的“孝道”了。
只有王浮和映之不说话。刘夫子便看向王浮,映之年纪小,一般这样的课堂讨论她都是旁听,并不参与。
王浮想了想,缓缓道“学生以为,这些都不算真正的原因。”
“那你是怎么想的?”
“我在想,都是同胞而生,为何女子不能承继家业,而且一旦出嫁,便不算娘家人了?我们假设一下,若是男子出嫁到别家,女子继承家业,又有何不可呢?”
好几个同学都暗中唾骂于她“荒唐!”
“如此一想,便知道男女的孝道有差别,只是因为父母选择抛弃了女儿。”
王浮这话说得很过分,但她心里确实是这么想的,感情都是相互的,父母认为只有男孩能够替自己光宗耀祖、养老送终,所以把所有资源都向男孩偏移,让他们能够读书识字,能够有一技立身,他们就能掌握社会上的话语权,把各项资源更多的朝自我利益方聚集,一旦确定下这样的“世俗”,他们就有了剥夺女子求学的权力,就有了一妻多妾、庶子庶女,就能够榨取女子最后的生育价值,等到用完了,抛之脑后即可。在这种情况下,要求女子做到和男子一般赡养父母,实在是无稽之谈。这种逻辑越推越远,女儿就成了别人家的,成了家里最无足轻重的,成了那个可以在出生时随便溺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