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页

后来,邹言蹊听说,原来男子是不能嫁给男人的,在大端,甚至是梁国,只有靠小倌迎来送往的馆子里才有男子为妾为婢的事,如此还是令人不齿。

可是他跟小孩说定了啊。

不过,论起来,他当时都不知道这些规矩,小孩就更不可能知道了。不过现在既然知道了,还要把人往火坑里推吗?

这亲事,不成了。

那小孩瘦瘦小小的,一脸傻气,只会哭,没了娘,恐怕被人骗了也不知道,被人卖了也不知道。

英国公年迈,早就不问世事,邹言蹊的父母母久居京城,父亲官居要职,不便袭爵,英国公的爵位在几方势力拉扯之下,达成共识,就落在纨绔子孙邹言蹊身上。邹言蹊虽未袭爵,但国公家只他一个嫡孙,国公府上下由他主事,连国公印绶也由他执掌。

他好几次派人到靖宁侯府去探口风,想要退了和靖宁侯的亲。他家虽是国公,但子息不旺,家世清白简单,靖宁侯家却人多势众,关系复杂,他屡次退亲,都惨遭拒绝。

想来,那小孩在靖宁侯府处境实在艰难,连这点反抗的能力都没有。

邹言蹊有时候想到小孩哭的一脸鼻涕的傻样子,觉得自己像一个逼良为娼的恶霸,连夜起来就叫人去退亲。

他对这小孩虽然印象不深,随着时间过去,当时的样子早就忘了,可利害关系邹言蹊如何不知?

小孩虽然傻,容易被欺负,但是毕竟是侯府嫡长,靖宁侯家中再复杂,无论怎样,他袭爵都名正言顺,是跑不了的。若是因与男子的婚约,外嫁到国公府,成了他被攻讦的利器,就得不偿失。他若有还手之力就罢了,可他那个样子……

实在只能任人宰割。

何必要无端坑害别人呢?

对这个小孩子尚且如此,那对夏成风呢?

邹言蹊游历天下这么多年,所到之处数不胜数,连戏文里他和什么公主、什么书生的风流韵事都不胜枚举,极尽香艳,极尽荒唐,极尽离谱,说三天三夜也说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