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间的流逝,自顺治元年入关,至现今康熙四十四年已经六十余年,内城各旗人丁繁衍,旗民聚居地早已拥挤不堪,就连当初分发给旗民的土地,也被旗民们或分散给下一代,或发买,到如今也所剩无几。
说旗民们贫困潦倒,倒也不至于,日子总还是能过下去的,总是要比普通百姓们日子要好过的,毕竟还是有饷银可以领的,虽然到现在分到每个人手里的也所剩无几,还总是被上头克扣,但总比什么都没有要强。
出了西便门,马车一路使向西直门外。
沿路弘晖挑起帘子看向外边,这是他第一次完完全全看到外城百姓们的真实生活,虽然之前他也有出行,但不是在城内就是跟着康熙出巡。
虽说弘晖之前从记忆中翻到过旗民们穷困潦倒的景象,但他没想到不只是旗民们生活困苦,其余百姓们的生活也不见得多么的轻松。
他本以为旗人日子过的窘迫是因为祖宗规矩——旗人不得经商等,才导致坐车吃山空。毕竟国库虽说现在也能勉强支撑,但自古以来,除了创业初期吏治较为清明之外,其余时候大多数则是和光同尘,饷银发到每个人手里总会不尽如人意。
弘晖明白,自古以来,赈灾银都有人屡贪不止,有那么多血淋淋的例子摆在那里,总有人不信邪,伸手不止,更遑论小小的饷银,不吃空饷都算对得起身上的官服了。
看着马车越过的行人们,神情满是生机,充满希望,行色匆匆的向着前方走着,弘晖不解道:“五玛法,前边是有什么好事吗?”
常宁透过弘晖掀起的窗帘,看向车外,看了一会儿才道:“嗯,对于他们来说也算是好事吧,要是我没有猜错的话,他们应该是去胤禟那儿报名的。”
常宁刚刚看过了,刚刚越过的行人们行走的方向和他们相同,又多是壮年,且神色充满希望以及那么一丝不易察觉的忐忑,想到胤禟那个西城开发工地,常宁心里有了谱,这些人必是打算过去做工的。
常宁觉得,胤禟那个西城开发计划说是西城开发,倒不如说是西外城扩建计划为好,常宁光是看着胤禟铺的那个摊子,心里就直打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