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页

林清在园子里转悠了十几分钟,确认一切如常后,这才前往科研区。

按原计划, 今天是荒漠猫荒明受伤痊愈出舱的日子。林清负责接它送回观赏区、和它的伙伴们团聚。

踏进科研大楼, 迎面路过的每一个人都面色憔悴,眼底的乌青怎么也遮不住。

昨晚一通兵荒马乱,很显然大家都没休息好。

路过黑足猫们所在的实验室时, 林清顺带进去看了一眼猫崽们的现状。

两只小黑足猫如今差不多两个月大, 已经顺利度过了从喝奶到食肉的过渡期。

它们的个头依旧很小,成年人的一只手就能捧起来。

有娇小的身形相称, 黑足猫的头部相对来说就会显得有点大,眼距较近、两腮圆润。

猫崽的被毛基本长好,毛色整体呈深棕褐色, 四肢上的环状条纹一层叠着一层, 躯干的纹路则是与豹类相似的点状纹。

最有特点的还是它们的四只爪爪,从皮毛到肉垫全部都是黑色的, 故而得名黑足猫。

趾缝之间的黑毛很长,能有效地保护它们在炎热的沙地上行走而不会被烫伤。

断奶后,两只黑足猫被放置在了一个巨大的长方形透明生物舱中。

生物舱中间用同样透明的防撞材质分隔开,左右两边容量大小均等。

左边是已经住了小半个月的黑足猫们,右边是经测试后挑选出来的一只母沙丘猫。

从身形和捕猎习惯上来看, 沙丘猫与黑足猫最为相近,食谱的重合度也最高,作为黑足猫的“生存教导老师”再合适不过。

不过黑足猫性情害羞, 沙丘猫也是胆小的物种, 警惕心都很强。

两种猫乍一见面纷纷吓乍了毛, 身板小不妨碍它们凶, 眼睛睁得溜圆冲对方哈气恐吓,似乎下一秒就要打起来,吓得研究员立刻把猫抱走分开。

研究员没有办法,只能将它们分开放在隔离生物舱里,循序渐进让它们熟悉彼此。

从一开始的隔着玻璃板互挠空气,到后来试探着接近、摆出轻嗅的动作,隔着透明的遮挡板,黑足猫和沙丘猫总算不再“相看两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