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页

齐滺恨不得翻白眼。但想到穆怀安说出的话,齐滺还是按下了想将萧楫舟揍一顿的想法,问道:“穆怀安说的是真的?昌黎韩氏真的有晒盐法的配方?”

萧楫舟摇头:“不好说,但这些年来关东的海盐确实都出自昌黎韩氏的手中,只不过他们用的是不是白先生留下来的晒盐法就不好说了。”

齐滺不解:“渤海那么一大片,周围能和昌黎韩氏比肩的世家也不少吧,更何况关东还有黄海临海,为什么海盐竟然能被昌黎韩氏垄断?”

“价格低。”说到这里,萧楫舟的眸色也逐渐沉了下去:“几十年前,昌黎韩氏的盐价格确实很低,当年昌黎韩氏就是凭借价格战,让整个渤海沿岸的盐价都保持在一个很低的水准。再加上后来渤海出现了海盗,海盗到处烧杀抢掠,还会去岸上盗盐,搞得渤海沿岸的世家都放弃了卖盐。”

齐滺几乎倒吸一口凉气。

古代的盐从来都是暴力,盐税有的时候甚至能比农田税都要高。

大梁建国之初没能掌握在中央手中,导致盐业的买卖都在各方贵族手中。没有了各级官员的层层盘剥,又顶着世家的名头,世家卖盐应该比中央更暴力才对。

这样暴力的行业,昌黎韩氏竟然能打得同行毫无还手之力,可想而知,昌黎韩氏的制盐成本有多低。

齐滺几乎敢肯定:“白先生留下的晒盐法是否在昌黎韩氏手中我不敢肯定,但昌黎韩氏手中肯定有更加先进的制盐法。”

除了技术更加先进、成本更加低廉,齐滺想不到别的办法,能让竞争对手直接干不下去。

萧楫舟若有所思地点头:“我记得父皇曾经说过,这些大世家的手中肯定或多或少地有着一些白先生留下来的东西,不然有些地方没办法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