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斯远回想一番,道:“是为北境军饷一案,当年正在审理此案的前大理寺少卿遇难于此,我奉命来查,但奇怪的是,一点蛛丝马迹都没有,导致后来整个案子也跟着成了悬案。”曲斯远说到这里,顿了顿看向孟怀晋,“似乎,现在这个案子也没能查出真相来。”
孟怀晋摇头道:“当年查不出的案子,隔了这么久时间,自然是更没希望查出真相了,倒是那位大理寺少卿,当年还只上任了一个月,便毙命于此,多少令人有些唏嘘。”
说到这里,曲斯远突然一愣,想起什么来,道:“我记得,当年这位前大理寺少卿姓梅。”
孟怀晋笑:“苏洛屿给你的帝都幕僚身份,正是梅家公子梅城。”
看来,早在很久之前,宸王府和梅家便暗中有了联系,不然苏洛屿不可能凭空给人家赛个儿子,还是占的嫡出身份。
如此再结合当年悬案,其中关窍便不由让人深思,因为此案发生在元景九年,那一年的帝都也不太平,轰动一时的紫毫案就发生在那一年,元景帝真正实现亲政也是在那一年。
“如今看来,当年梅家看似是为苏洛屿除患,实则是苏洛屿用北境军饷案做障眼法,给紫毫案开了道,令冯太后措手不及。”曲斯远说着望向孟怀晋,语气肯定道,“而且,当年师父应该知道其中内幕吧。”
孟怀晋并不反驳,直言:“冯太后势力太大,且除自己势力外,不能容人,无法善任,基本上只用对自己衷心的,导致尸位素餐者诸多,这对国本不利。所以我在发现北境军饷案这一障眼法后,并未呈报冯太后,而是选择推波助澜。”
曲斯远由衷道:“师父好计谋。”
又过了会儿,楼下传来欢笑声,仔细一听,便知是帝都那群书生来了。
“明年二月春闱,今年这些书生中,有不少是来参加科举的。”
孟怀晋说着起身,掀开门帘,顿时便有清晰吟唱歌赋的声音传来,皆是点点离乡愁绪藏其间,但更多的则是满怀壮志,意气风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