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料赵或的回答竟是如此,在座各位都很意外,唯有赵渊民沉静的眼眸深不见底,表面看起来就像一汪静水,喜怒不形于色,让旁人察觉不到一丝情绪波动。
沈凭听见时神色一顿,但很快作出了反应说:“如此一来,竟还沾了燕王殿下的光,让陛下目睹了微臣的拙见。”
他的一句话,不仅对赵或反将一军,还让皇帝的嘴角慢慢上扬。
只见赵渊民朝站着的两人挥手示意坐下,随后爽朗笑道:“好一个口齿伶俐,多年未见倒是长进了不少。”
沈凭悄悄松了一口气,待冷静下来才抬头看回四周。
皇帝说罢,又见他抬眼梭巡一圈,最后视线落在温文尔雅的赵抑身上。
察觉到目光的赵抑起身,明白皇帝要他说出自己的见解。
他不疾不徐站起来后,将朝中如今实行的官制弊端一一口述,并举例近几年来,有关选拔各级官吏中出现的陋案,认为击败外寇、收复前朝重地后的魏朝,更应该把权利高度集中在君主手中,而非世家官僚中。
赵抑从容地叙述,但每一句话都掷地有声。
沈凭仔细听着,垂眼时视线落在自己宣纸上方,有一句“为政之要,惟在得人”。
而此言的前半句,是“得贤者昌,失贤者亡”才最为直击要害,只是让他没想到的是,上半句曾出现在另一人的草稿里。
他抬起眼帘看向赵或的背影。
集权的改革中,体现最为明显的一点便是科举制的创办,这是沈凭来到这个朝代里,发现最重要的问题所在。
魏朝为了收复北方要地,在打仗的这数年里,皇帝赵渊民无暇顾及政治改革,一直在不留余力地剿灭前朝余党以及外寇。